春節記憶與變遷:從年味濃濃到年味漸失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無數人的美好回憶與深厚情感。在作者的記憶中,過去的春節充滿了年味和歡樂,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貼對聯、掛掛錢、放鞭炮、包餃子、拜年、玩鬧,其樂融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的氛圍逐漸發生了變化,年味越來越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冷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回憶了兒時春節的美好時光,并對比了當下春節的現狀,表達了對過去春節的懷念和對傳統節日文化傳承的思考。
作文正文:
在中國,節日似乎是歡快,團聚,喜慶的代名詞,每逢佳節,親人們聚在一起,各自訴說著在相聚的喜悅。節日是歡樂的。
中國有許多節日,元宵節,端午節,勞動節,元旦等。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故事。但它們無不體現著中國味道。其中,最深受國人們喜愛的,莫過于春節了。
我小時候最喜歡春節。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貼對聯,掛掛錢,按燈籠,有的人家還會在窗戶的四周安上窗燈,一到晚上,美麗極了。記得每到這個時候,天都非常冷,可我卻依然忍不住出來看。跟著爸爸讀對聯上的字,和媽媽一起數掛錢,和弟弟妹妹一起給爸爸媽媽打下手,既是又冷又累,我們卻依然很開心。
每到除夕那天,會有好多人來我們家,送各種各樣的好吃的,親戚們也都會來,同時也領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非常熱鬧,這也是我最盼望的事。兄弟姐妹一齊,我們就帶村子里的小樹林,小樹林附近是玉米地,冬天一到,玉米地全結了冰,有很多孩子會到那里玩。爸爸用以前的滑冰鞋和幾塊木板給我們做了冰車,我們輪流在車上滑,別提多開心。天還沒有太黑,村子里的鞭炮聲就不停地響,各色的煙花在天空上展示它們的美。我們幾個孩子全都跑出來看。媽媽們在屋里包餃子,爸爸們在一起喝茶聊天。十一點多,我們開始吃飯,餃子里包著硬幣。小時候,能在餃子里吃出硬幣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十二點多,我們躺在床上,心想著第二天會有更有意思的事情,美美的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孩子們都早早的起了床,穿上新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吃過早飯,就到親戚家拜訪,男孩子還要磕頭。上午八,九點鐘是拜年的高峰期,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不管認不認識,總要說聲過年好。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歡笑。到了晚上,大家都聚在一個屋,吃著水果,喝著茶,聊著天。我們幾個孩子卻在后屋玩起了橘子皮大戰。這是新年最有意思的事。直到很晚了,我們才依依不舍的回各自的房間睡覺。這種節日的氣氛一直到初五初六,親戚們都走了,春節也結束了。
這種春節是我現在最期待的,可惜再也體會不到了?,F在的春節,一點年味都沒有,除夕的夜晚,只有零星的火花在天空掙扎,初一的上午,街上只有斷續的人們,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喜悅,擦肩而過只得到一臉的冷漠,沒有了善意的微笑。每到晚上,沒有了聚在一起聊天的祥和,只有聚在一起打麻將的爭執。老人獨自在前屋看電視,打麻將的兒女在后屋吵鬧。孩子們再也沒有了當年橘子皮大戰的樂趣,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腦,電視,游戲。
現在的春節越過越麻木,年味越來越少,氣氛越來越低,真想回到以前的春節,只可惜時鐘只能前進,不能后退。過去,只能回憶和回味。
詳細點評 :
(一)優點: 1.情感真摯,主題深刻 · 文章以“春節”為線索,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春節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春節的懷念和對年味漸失的惋惜之情。例如,“這種春節是我現在最期待的,可惜再也體會不到了”、“真想回到以前的春節,只可惜時鐘只能前進,不能后退。過去,只能回憶和回味?!钡日Z句,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春節的強烈懷念之情,也引發了讀者對傳統節日文化傳承的思考。 · 文章主題深刻,不僅停留在對春節的回憶和感慨上,還深入探討了春節氛圍變化的原因,以及這種現象背后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如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傳統文化的流失等。 2.內容豐富,細節描寫生動 · 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春節期間的多個場景和活動,如貼對聯、掛掛錢、放鞭炮、包餃子、拜年、橘子皮大戰等。作者對每個場景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例如,在描寫貼對聯時,“跟著爸爸讀對聯上的字,和媽媽一起數掛錢,和弟弟妹妹一起給爸爸媽媽打下手”,通過對作者和家人互動的描寫,展現了春節前夕忙碌而歡樂的氛圍。 · 在描寫除夕夜晚的場景時,“兄弟姐妹一齊,我們就帶村子里的小樹林,小樹林附近是玉米地,冬天一到,玉米地全結了冰,有很多孩子會到那里玩……我們幾個孩子全都跑出來看。媽媽們在屋里包餃子,爸爸們在一起喝茶聊天?!?,通過對孩子們玩耍場景和大人活動的描寫,展現了除夕夜晚的熱鬧與溫馨。 · 文章還運用了一些細節描寫,如“餃子里面包著硬幣。小時候,能在餃子里吃出硬幣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我們幾個孩子卻在后屋玩起了橘子皮大戰?!钡?,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也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語言流暢,富有表現力 · 文章語言流暢自然,敘述清晰。作者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過去和現在的春節場景進行了對比,表達了作者的情感。例如,“除夕的夜晚,只有零星的火花在天空掙扎,初一的上午,街上只有斷續的人們,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喜悅,擦肩而過只得到一臉的冷漠”,這句話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過去和現在春節的氛圍進行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年味的漸失。 · 文章中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如“各色的煙花在天空上展示它們的美”、“沒有了善意的微笑”等,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二)不足及建議: 1.部分內容可以更加深入 · 雖然文章表達了對過去春節的懷念和對年味漸失的惋惜,但部分內容可以更加深入。例如,在分析春節氛圍變化的原因時,可以從社會變遷、文化傳承、家庭結構變化等多個角度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 建議在文章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對春節文化內涵的思考,例如,可以探討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其核心價值是什么?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和弘揚春節文化?等,以使文章的主題更加深刻。 2.對現在的春節可以更加客觀地看待 · 文章在描述現在的春節時,側重于表達對年味漸失的惋惜和對過去春節的懷念,對現在的春節缺乏一些客觀的分析。例如,可以提到隨著時代的發展,春節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如線上拜年、旅游過年等,這些變化雖然與傳統習俗有所不同,但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創新。 · 建議在文章中,可以對現在的春節進行更客觀的分析,例如,可以探討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讓春節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何讓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等。 3.結尾可以更加升華主題 · 文章結尾以“過去,只能回憶和回味”作結,雖然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但主題升華不夠深刻。例如,可以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者對未來的春節進行更美好的展望。 · 建議在結尾部分,可以這樣寫:“春節,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文化的節日,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變化著。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珍惜和傳承春節所蘊含的團圓、感恩、祈福等美好寓意,讓春節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