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部分學校高考語文模擬試卷(3月份)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實用類文本閱讀(19分)
1.(19分)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
引言:從經驗耕作到“量子農學”
農業的進化史,本質上是人類用技術突破自然局限的歷史。從刀耕火種到智能溫室,從雜交育種到基因編輯,每一次技術躍遷都帶來生產力的顛覆性提升。如今,量子計算——這項曾被視為“實驗室專屬”的前沿科技,正在以超乎想象的方式介入農業領域,開啟一場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田疇的深刻變革。
一、量子傳感器:破解土壤的“微觀密碼”
傳統農業對土壤的認知長期停留在宏觀層面,而量子技術首次將人類的觀察尺度推進至原子級別。基于量子隧穿效應和超導量子干涉原理的傳感器,能夠以皮米級(萬億分之一米)精度檢測土壤中的水分分布、養分濃度及重金屬殘留。例如,中國農業大學在黃淮海平原的試驗表明,量子傳感器對土壤硝態氮的監測精度達到0.01ppm,較傳統電化學傳感器提升3個數量級。
這些數據通過量子加密傳輸至云端,與氣象衛星、無人機遙感信息融合后,可生成動態施肥處方圖。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種植基地,依托量子傳感器的精準灌溉系統使水資源利用率提高55%,葡萄糖分積累周期縮短12天。更令人振奮的是,量子傳感器還能實時追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量子態變化,為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預警提供全新路徑。
二、光子算法:重構光合作用的“能量藍圖”
光合作用是作物產量形成的核心環節,但其能量轉化機制中存在大量尚未破解的“量子相干性”現象。光子算法通過模擬葉綠體中光子的量子行走路徑,首次揭示了光系統Ⅱ中能量傳遞效率突破經典物理極限的奧秘。2023年,中科院植物所團隊利用該技術,成功解析出玉米光合作用中量子糾纏對光能吸收的影響規律,并據此培育出光效提升18%的“量子玉米1號”。
這項技術的革命性在于將育種從“試錯模式”轉向“預測模式”。通過量子計算機模擬不同基因組合的光能轉化效率,科學家可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數萬次雜交實驗。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量子輔助設計的小麥品種“Photon﹣7”,其抗倒伏性狀篩選速度較傳統方法加快47倍,畝產潛力突破800公斤。
三、量子機器學習:預判農業系統的“蝴蝶效應”
農業生產本質上是復雜系統科學問題。量子機器學習憑借其處理高維非線性數據的獨特優勢,正在構建全新的農業預測模型。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開發的“Q﹣Farm”系統,通過分析60年全球氣候數據和作物生長參數,實現了區域性干旱的量子概率預測,準確率較經典模型提升29%。
在病蟲害防治領域,量子神經網絡展現出驚人潛力。通過捕捉昆蟲翅膀振動的量子特征頻率,系統可提前14天預警蝗蟲遷徙路徑。中國農科院在新疆棉田的實測數據顯示,量子預警模型使農藥使用量減少62%,同時挽回經濟損失約3.7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量子算法正在優化農業機器人決策邏輯,日本某企業開發的“量子采摘臂”,其果實識別誤差率降至0.003%,夜間作業效率超越人工10倍。
結語:一粒種子的量子革命
從量子傳感器在土壤中捕捉到的第一個光子信號,到算法優化的超級作物破土而出,這場靜默的科技革命正在重新定義“春種秋收”的古老法則。當量子比特與農業基因相遇,人類或許終將破解糧食安全的終極密碼,在數字與原子的交響中,書寫農業文明的新篇章。
科普文章《量子計算如何重塑未來農業》
材料二:
數據圖表《2015﹣2025年全球農業科技專利分布》
數據詳述(文字版): | |||
領域/國家 | 中國(2025) | 美國(2025) | 歐盟(2025) |
基因編輯 | 12% | 18% | 38% |
智能農機 | 42% | 30% | 18% |
無人機應用 | 25% | 40% | 25% |
年均增速 | 15.7% | 6.2% | 3.8% |
材料三:
在鄂爾多斯的草原上,“無人農場”的發展引發了一系列爭議。清晨,52歲的牧民巴特爾看著智能放牧機器人工作,他的牧場如今只需2人輪班監測數據,而傳統的放牧方式和文化卻逐漸受到沖擊。
當地牧業協會統計顯示,掌握傳統馴鷹技術的牧民銳減,能完整演唱《江格爾》史詩的藝人平均年齡偏大,會唱鄂爾多斯牧歌的人也越來越少。
年輕一代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25歲的烏云其其格認為無人機等新技術提高了效率,但68歲的非遺傳承人其木格的“羊毛氈塑”技藝卻面臨無人傳承的困境。
鄂爾多斯農牧局數據顯示,智能放牧系統提高了收益,但文化學者指出,蒙古包搭建技藝被替代,那達慕大會上傳統項目參與人數下降。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孟根其其格認為,牧業生產中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游牧文明的基因鏈,當年輕人不再重視,文化將面臨斷裂。
不過,也有一些積極的探索。在杭錦旗的“數字那達慕”實驗基地,科技公司用全息投影復原失傳的祭火儀式,但也有人質疑其文化內涵的真實性。烏審旗牧民自發組建的“智慧游牧合作社”,要求成員掌握傳統技藝才能使用智能設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2023年,鄂爾多斯市出臺《游牧文化保護技術規范》,并建立“文化信用分”制度,但實施細則仍存在爭議。
夕陽下,巴特爾啟動無人機巡邏的同時,堅持用傳統方式表達對天地的敬意。草原的未來需要在科技與傳統之間找到平衡,讓兩者共同發展。
“無人農場”是解放還是剝奪?——鄂爾多斯牧民文化生存狀態調查
《草原日報》特稿記者 蘇日娜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量子傳感器通過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量子態變化,實現了對重金屬殘留的精準監測。
B.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研發的“Photon﹣7”小麥品種,其抗倒伏性狀篩選速度提升47倍,主要歸功于量子糾纏技術。
C.量子機器學習模型“Q﹣Farm”通過分析氣候數據,使區域性干旱預測準確率較傳統模型提升29%。
D.日本“量子采摘臂”的夜間作業效率是人工的10倍,但其果實識別誤差率仍高達3%。
(2)根據材料三,下列對“無人農場”爭議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智能放牧系統使牧場用工減少,但導致傳統放牧文化面臨失傳風險。
B.年輕牧民普遍認為傳統技藝已無價值,更傾向于使用3D打印等技術。
C.鄂爾多斯牧歌被列為瀕危非遺,表明科技發展必然導致文化消亡。
D.“智慧游牧合作社”要求成員掌握傳統技藝,試圖平衡科技與文化傳承。
(3)結合材料三,推斷鄂爾多斯牧民對“文化信用分”制度可能持有的態度是( )
①支持將傳統技藝與智能設備使用權益掛鉤
②認為考核標準難以量化口傳心授的經驗
③擔憂補貼政策加劇代際觀念沖突
④期待通過職稱評定提升社會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材料一指出量子計算正在“重構農業生態系統”,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其三大技術路徑及作用。
(5)材料三中“齒輪與哈達”的比喻意味深長,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科技與傳統文明關系的理解,并為此類爭議提出解決建議。
二、現代文閱讀(35分)(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6分)
2.(16分)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小公務員之死》
契訶夫
在一個挺好的傍晚,有一個同樣挺好的庶務員,名叫伊凡?德密特里奇?切爾維亞科夫,坐在正廳第二排,用望遠鏡看戲:哥納維勒的鐘。他凝神瞧著,覺得幸福極了。可是忽然間……在小說里,常常遇見這個“可是忽然間”。作家是對的:生活里充滿多少意外的事啊!可是忽然間,他的臉皺起來,他的眼睛不見了,他的呼吸止住了……他從眼睛上摘掉望遠鏡,彎下腰去,于是……“阿嚏!”諸君看得明白,他打噴嚏了。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噴嚏總歸是不犯禁的。鄉下人固然打噴嚏,警官也一樣打噴嚏,就連樞密顧問官有時也要打噴嚏。大家都打噴嚏。
切爾維亞科夫一點也不慌,他拿手絹擦了擦臉,而且照有禮服的人那樣,往四下里看一看:他的噴嚏究竟攪擾別人沒有。可是這一看,他卻慌起來了。他看見坐在他前面正廳第一排的一個小老頭正在拿手套使勁擦自己的禿頂和脖子,嘴里嘟噥著。切爾維亞科夫認出那個小老頭是卜里斯哈洛夫,在交通部任職的一位退伍的將軍。
“我把唾沫星子噴在他身上了,”切爾維亞科夫想,“他不是我的上司,不過那也還是很難為情。我得道個歉才對。”
切爾維亞科夫咳了一聲,把整個身子向前探出去,湊著將軍的耳根小聲說話:“對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濺在您身上……我一不小心……”
“不要緊,不要緊。……”
“看在上帝的面上,原諒我。我……我不是故意要這樣。”
“唉,請您坐好吧!讓我聽戲!”
切爾維亞科夫窘了,他傻頭傻腦的微笑,接著看戲。
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覺得幸福了。他開始凄凄惶惶,定不下心來。在休息時間,他走到卜里斯哈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著,壓下自己的羞怯,喃喃地說:
“我把唾沫星子噴在您身上了,大人。……原諒我。……您明白……我原本無意……”
“唉,夠啦……我已經忘了,您卻說個沒完!”將軍說,不耐煩地撇了撇怨的嘴唇。
“他已經忘了,可是他的眼睛里有一道兇光啊,”切爾維亞科夫懷疑地瞧著將軍,暗想。“而且他不愿意多話。我應當對他解說一番,說明我真無意……說明打噴嚏是自然的法則,要不然他就會認為我有意唾他了。現在他固然沒這么想,以后他一定會這么想!”
一回到家,切爾維亞科夫就把自己的失態告訴他妻子。
他覺得他妻子對這件不幸的事全不在意;她先是有點驚嚇,可是等到聽明白卜里斯哈洛夫是在“別的”部里任職以后,就放心了。
“不過呢,你也還是去賠個不是的好,”她說,“要不然他就會認為您在大庭廣眾中舉動不得體了。”
“說的就是啊!我已經賠過不是了,可是不知怎么他那樣子挺古怪。……一句話也沒就。不過那忽兒也沒有工夫說話。”
第二天切爾維亞科夫穿上新制服,理了發,上卜里斯哈洛夫家里去解說。……他一走進將軍的接待室,就看見那兒有很多來請托事情的人,將軍本人夾在他們當中,正在跟他們交談。
將軍問了好幾個請托事情的人以后,抬起眼睛來看著切爾維亞科夫。
“昨天在阿爾嘉戲院,要是您記得的話,大人,”庶務員開口談起來,“我打了個噴嚏……不小心噴了您……請原……”
“真是胡鬧,……這也太不像話啦!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勞嗎?”將軍對其次一個請托事情的人說。
“他不肯多話,”切爾維亞科夫暗想,臉白了;“這是說:他生氣了。不行,不能照這樣了事。……我要跟他說明白才行。”
等到將軍跟最后一個請托事情的人談完話,正要走進內室去,切爾維亞科夫就走過去,跟在他后面,喃喃地說:
“大人,要是我斗膽麻煩大人,那只是出于一種我可以說是抱歉的感覺!……那件事不是故意做出來的,請你開恩相信我的話才好。”
將軍做出愁眉苦臉,擺了擺手。
“哎呀,您簡直是跟我開玩笑,先生,”他說完,就走進去關上他身后的門。
“這怎么會是開玩笑?”切爾維亞科夫想,“根本就沒開玩笑的意思呀!他是將軍,可是他竟不懂。既是這樣,我也不愿意再對這個擺架子的人賠不是了!滾他的!我給他寫信好了,可是我再也不來了。皇天在上,我說什么也不來了。”
切爾維亞科夫這么想著,走回家去。給將軍的信,他卻沒寫成,他怎么也想不出來該寫些什么話好。他只好第二天再親自去解釋。
“昨天我來打攪大人,”他喃喃地說,這時候將軍抬起詢問的眼睛來望著他,“可不是照您所說的那樣是為了您的玩笑。我是來賠罪,因為我在打噴嚏的時候噴了您一身唾沫星子……我做夢也沒想到過拿您開玩笑。我哪兒敢拿您開玩笑?要是我們沾染了開玩笑的習氣,那就會……失去對別人的尊敬。……”
“滾出去!”將軍大叫一聲,臉色發青,周身打抖。
“什么?”切爾維亞科夫低聲問道,害怕得周身發麻。
“滾出去!”將軍又說一遍,頓腳。
切爾維亞科夫的肚子里好像有個什么東西翻騰起來,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退到門口,出去,到了街上,一路磨磨蹭蹭地走著。……他信步走到家里,也沒膠掉制服,往沙發上一躺,就此……死了。
《饑餓藝術家》
卡夫卡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饑餓表演的興趣大為淡薄了。從前自行舉辦這類名堂的大型表演收入是相當可觀的,今天則完全不可能了。那是另一種時代。當時,饑餓藝術家風靡全城;饑餓表演一天接著一天,人們的熱情與日俱增;每人每天至少要觀看一次;表演期臨近屆滿時,有些買了長期票的人,成天守望在小小的鐵柵籠子前;就是夜間也有人來觀看,在火把照耀下,別有情趣;天氣晴朗的時候,就把籠子搬到露天場地,這樣做主要是讓孩子們來看看饑餓藝術家,他們對此有特殊興趣;至于成年人來看他,不過是取個樂,趕個時髦而已;可孩子們一見到饑餓藝術家,就驚訝得目瞪口呆,為了安全起見,他們互相手牽著手,驚奇地看著這位身穿黑色緊身衣、臉色異常蒼白、全身瘦骨嶙峋的饑餓藝術家。這位藝術家甚至連椅子都不屑去坐,只是席地坐在鋪在籠子里的干草上,時而有禮貌地向大家點頭致意,時而強作笑容回答大家的問題,他還把胳臂伸出柵欄,讓人親手摸一摸,看他多么消瘦,而后卻又完全陷入沉思,對誰也不去理會,連對他來說如此重要的鐘鳴(籠子里的惟一陳設就是時鐘)他也充耳不聞,而只是呆呆地望著前方出神,雙眼幾乎緊閉,有時端起一只很小的杯子,稍稍啜一點兒水,潤一潤嘴唇。
(1)關于卡夫卡在《饑餓藝術家》選段中多次描寫觀眾對饑餓表演的態度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細膩刻畫觀眾從狂熱追捧到逐漸冷漠的過程,凸顯藝術家在時代變遷中堅守精神追求的孤獨,暗示純粹藝術與世俗功利之間的永恒矛盾。
B.借助成年觀眾將饑餓表演視為娛樂消遣的虛偽態度,以及兒童對藝術家的天真敬畏,深刻揭露資本社會對藝術的異化與消費主義對人性本真的侵蝕。
C.以兒童對藝術家的震撼與成人的麻木形成鮮明對比,隱喻藝術純粹性在工業化浪潮中的消亡,并暗示藝術家最終被遺忘的悲劇具有歷史必然性。
D.通過渲染觀眾興趣的衰退和表演環境的荒涼,為后文藝術家在籠中默默死去的情節埋下伏筆,強化個體在群體冷漠中消亡的宿命式敘事邏輯。
(2)比較契訶夫的《小公務員之死》與卡夫卡的《饑餓藝術家》,關于兩篇小說主人公最本質的相似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二者均以極端化的精神執念驅動行為邏輯,小公務員對權力威懾的病態恐懼與藝術家對饑餓表演的殉道式堅持,共同指向人性在異化狀態下的自我毀滅傾向。
B.通過主人公在官僚體制枷鎖與藝術表演規訓中的扭曲生存狀態,揭示個體被權威制度或社會規則吞噬主體性的過程,展現人被異化為工具的可悲本質。
C.利用將軍的冷漠旁觀與觀眾的解構式圍觀等情節設計,暴露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利己主義,并通過荒誕結局完成對群體道德墮落的尖銳批判。
D.以死亡作為敘事高潮,將小公務員的驚嚇致死與藝術家的絕食而亡并置,通過弱者肉身毀滅的慘烈畫面,控訴社會結構性暴力對邊緣個體的系統性迫害。
(3)卡夫卡在《饑餓藝術家》選段中如何通過細節描寫表現藝術家的生存狀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小公務員之死》與《饑餓藝術家》均以“死亡”結局,但主題意蘊有所不同。請結合文本比較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20分)
3.(20分)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
軾見安石贊神宗以獨斷專任,慮其變法峻急,民不堪命。會試進士,遂發策問曰:“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事同功異,何也?”欲以諷安石。安石聞之滋不悅,陰使御史謝景溫劾奏軾過,窮治文書,然無所指實。軾知不容于朝,遂請外,得通判杭州。時新政日下,青苗、免役諸法苛細,吏緣為奸。軾每因法條之隙,曲為斡旋,務存寬簡。杭人苦鹽稅軾請減課額運河淤塞則疏浚以通漕運。民感其惠,畫像立祠,呼為“蘇賢良”。
徙知密州,適河朔蝗旱,流民塞途。軾至郡,發廩勸分,捐俸購粟,活饑民萬余。又奏請蠲免積欠,書十上乃得請。密人泣曰:“微公,吾屬皆為溝壑矣!”在任三載,獄訟衰息,田疇墾辟,議者謂其有古循吏之風。
元祐初,遷中書舍人。會司馬光欲盡廢免役法,復差役。軾抗言:“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聚斂民財;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今以驟變,恐州縣騷然。”且進曰:“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愿公徐議之。”光慍形于色,然退謂呂公著曰:“子瞻論事,如燭照數計,吾輩弗如也。”后新黨復起,軾以直道見嫉,然終不改其節。
《宋史?蘇軾傳》節選
材料二:
天下有甚急而不可不革者,吏治也;有甚緩而不可不慮者,民情也。今之變法者,急于求功,而不知民情之難安;守舊者,怠于因循,而不知吏治之當革。夫法非一代之所能立,亦非一人之所能變。必也,因時而損益,量力而行之。譬猶江河,非一源之可成;功業,非一策之可竟。故善為政者,不逆民以立威,不苛法以示明。
蘇軾《策略》選段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杭人A苦鹽稅B軾請減C課D額E運河F淤塞G則疏浚H以通漕運。
(2)下列對文中加點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軾見安石贊神宗以獨斷專任 | 贊:稱贊,與《游褒禪山記》:“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與“贊”意思相近。 |
B.陰使御史謝景溫劾奏軾過 | 陰:暗中,與《張衡傳》:“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陰”與文中意思相同。 |
C.軾至郡,發廩勸分 | 發:打開,與《寡人之于國也》:“涂有餓莩而不知發”,“發”與文中意思一致。 |
D.書十上乃得請 | 乃:才,與《勸學》:“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乃”與文中意思相同。 |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借科舉試題諷諫王安石獨斷,遭其黨羽彈劾。
B.蘇軾外調地方時因地制宜,被贊為“循吏”。
C.《策略》主張改革應兼顧吏治與民情,反對激進變法。
D.蘇軾與司馬光因政見不合決裂,拒絕合作推行新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事同功異,何也?欲以諷安石。
②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愿公徐議之。
(5)根據材料二,概括蘇軾認為變法應遵循的原則。
(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
4.(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詞,完成下列各題。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1)下列對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與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的理解與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李商隱詩中“畫樓西畔桂堂東”描繪出宴會場所的華麗,為全詩奠定了浪漫基調,與納蘭詞中“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所營造的冷清氛圍截然不同。
B.兩首詩詞都運用了對比手法,李詩以“身無彩鳳雙飛翼”與“心有靈犀一點通”作對比,突出情感的復雜;納蘭詞用月的圓缺對比,強化聚散無常之感。
C.從情感抒發來看,李詩借回憶宴會場景委婉表達對女子的情感,而納蘭詞則通過“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直抒對亡妻的眷戀。
D.意象選取上,李詩多用“星辰”“靈犀”等自然意象,納蘭詞多用“天上月”“雙棲蝶”等帶有神話色彩的意象,二者都使詩詞富有意境美。
(2)分析兩首詞“隔”與“不隔”的意境營造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5.(6分)名篇名句默寫。
(1)在《赤壁賦》中,蘇軾以“寄蜉蝣于天地”感慨個體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在《春江花月夜》里,張若虛亦有類似表達個體與永恒關系的句子:“ , 。”
(2)蘇軾在《赤壁賦》里用“寄蜉蝣于天地”喟嘆生命短暫、個體渺小,而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同樣著眼于個體與永恒,發出了“ , ”的深沉感慨。
(3)文人常借詩文抒發對個體與永恒的思考。蘇軾在《赤壁賦》中有“寄蜉蝣于天地”之嘆,請在文學作品中,找出表達類似主題的語句:“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共1小題,12分)
6.(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者們,始終以① 的匠心雕琢每一件作品。在機械化生產的浪潮中,他們堅守著對手工溫度的信仰。那些② 的紋樣、③ 的技法,承載著千年文明的密碼。可如今,許多絕活因后繼無人而瀕臨失傳。一位老匠人撫摸著布滿歲月痕跡的工具,眼神里滿是落寞:“機器再快,也刻不出人手的靈性啊。”傳統手工藝的式微,讓這些傳承者們感到痛心。他們深知,每一件手工藝品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和靈魂,是無法用機器批量生產的。那些精美的圖案、細膩的紋理,都是匠人用心描繪的結果,而機器制造的產品則顯得冰冷而缺乏生命力。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畫橫線的句子中作者并未使用任何標點,卻產生了很好的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
(3)請體會文中加點詞語“堅守”的感情色彩,思考其表達效果。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共1小題,8分)
7.(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3D打印技術能完美復刻青銅器饕餮紋,當AI算法可模擬蘇繡八百種針法變化,數字化究竟為傳統手工藝打開了重生之門,還是推開了異化之窗?某非遺展演現場,年輕的建模師用平板電腦掃描景泰藍花瓶,頃刻生成三維模型;而隔壁展位的老掐絲藝人,仍堅持用吸管吹動金箔膠液,讓細如蛛絲的金線自然附著胎體。① ?科技派認為,② ;守藝派則憂慮,③ ;而更多學者主張,唯有在數字浪潮中錨定人文內核,才能讓手藝真正永生。敦煌壁畫的高清數字修復與師徒相授的礦物顏料研磨術,正以互補姿態共存。
(1)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四、寫作(60分)
8.(60分)材料:
1.《莊子?天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2.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在一粒沙中看見世界,在一朵野花中看見天堂。”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