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艷與米蘭茉莉之香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作者起初對雍容華貴的牡丹情有獨鐘,然而在一個備考的夜晚,不起眼的米蘭和茉莉憑借幽幽花香驅散困意,改變了作者對它們的看法,讓作者的愛花之情有了新的延展。作文正文:
我非常愛花,尤其愛那姹紫嫣紅、雍容華貴的牡丹。
牡丹那敦實的植株,配以肥厚的葉片顯得氣度高雅,仿佛一個富麗端莊的公主站在那里。
牡丹的品種繁多,花色奇艷。有紅、白的、粉紅、黃、藍、紫、綠、黑等顏色。白色的牡丹晶瑩勝雪,白得無暇;粉紅色的牡丹猶如映日朝霞,顯得那么稚嫩;綠色的.牡丹如同翡翠,是那么的玲瓏剔透……牡丹在中國被稱為國花,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尤其是洛陽牡丹,花大艷麗,風姿獨特,揚名天下。
難道牡丹就無花能比了嗎?
在百花園中,米蘭、茉莉是最不起眼的兩種花。初次看到米蘭和茉莉,你會覺得它們一身窮酸氣,一臉的病態,你肯定會不太喜歡它們,其實不然,米蘭、茉莉也有它們不同尋常的美。
考試前,悶熱的天氣使人鬧心,而我還在書海里遨游,累得頭昏腦漲,神思倦怠。已經學了五個小時了,真想睡覺。為了應付考試,可又打消了偷懶的念頭。
已是夜深人靜,一輪明月高懸窗外,閃閃的群星掛滿了夜空。
我來到陽臺想休息一會。那米蘭和茉莉花的幽香,像小蟲子一樣鉆進我的鼻孔里。好香??!花香卷走了困意,使我又精神起來。
看似那么平凡的米蘭、茉莉,在我困倦時,卻幫了我大忙。
打那以后,我不僅愛牡丹,更愛相貌平平的米蘭和茉莉。
詳細點評:
優點: 對比鮮明:通過將牡丹的艷麗華貴與米蘭、茉莉的平凡普通進行對比,突出了不同花卉的特點,也為后文情感的轉變做了鋪墊。如 “牡丹那敦實的植株,配以肥厚的葉片顯得氣度高雅,仿佛一個富麗端莊的公主站在那里” 和 “初次看到米蘭和茉莉,你會覺得它們一身窮酸氣,一臉的病態” ,對比強烈。 情感真實:從一開始對米蘭、茉莉的不喜,到因花香助力備考而喜愛,情感轉變自然真實,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例如 “打那以后,我不僅愛牡丹,更愛相貌平平的米蘭和茉莉” ,真切地表達了情感變化。 不足: 語言表述:語言較為平實,部分語句不夠通順。如 “有紅、白的、粉紅、黃、藍、紫、綠、黑等顏色” ,表述混亂,可改為 “有紅、白、粉紅、黃、藍、紫、綠、黑等顏色” ;“像小蟲子一樣鉆進我的鼻孔里” 這個比喻稍顯粗俗,不夠優美。 描寫深度:對花卉的描寫手法較為單一,多是簡單描述外觀和香氣,缺乏深度和感染力。描寫牡丹花色時,只是列舉顏色,沒有進一步展現其獨特的美;描寫米蘭和茉莉,也僅提及香氣,沒有從其他角度豐富它們的形象。 結構松散:文章從介紹牡丹,到講述備考困倦,再到因花香喜歡米蘭茉莉,各部分之間過渡不夠自然,結構不夠緊湊。 建議: 優化語言:運用更優美、生動的詞匯和修辭手法,提升語言質感。比如將 “像小蟲子一樣鉆進我的鼻孔里” 改為 “如一縷縷輕柔的絲縷,悠悠地縈繞進我的鼻腔” 。 豐富描寫:從多方面深入描寫花卉。描寫牡丹時,可加入對其花瓣質感、花型的細致描寫;描寫米蘭和茉莉,除了香氣,還可描寫它們的枝葉形態、花朵姿態等。 調整結構:添加過渡語句,使文章各部分銜接更緊密。如在介紹完牡丹后,可加入 “然而,一次偶然的經歷,讓我對花的認知有了新的改變” ,自然過渡到后文對米蘭和茉莉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