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蛋撻制作記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以輕松歡快的“啦啦,拉啦啦”開場,營造出愉悅的氛圍,隨后列舉制作蛋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引出下文對制作過程的描述,讓讀者對即將展開的蛋撻制作之旅充滿期待。
作文正文:
“啦啦,拉啦啦”做蛋撻啦,牛奶、白糖、雞蛋、蛋撻皮,攪拌器,烤箱,一切準備就緒。
先把兩個雞蛋打碎,頑皮的蛋黃,透明的蛋清順著蛋殼滑進碗里,加上一點白糖,倒點純牛奶,碗變成了一張笑臉,蛋黃是眼睛,白白的牛奶當然是臉啦。
瘋狂的攪拌之后,把淡黃色的蛋撻皮整齊地擺在托盤里,蛋撻液順著碗流入蛋撻皮,加入深紅的山楂,青色的葡萄干和黑色的巧克力豆,萬事俱備,只欠烤箱。
設定180度,20分鐘。烤箱唱起了歡快的歌。
五分鐘后,似乎沒有什么變化。
十分鐘后,有的蛋撻似乎很怕熱,冒出了細微的.汗珠;有的似乎很緊張,微微地顫動。蛋撻皮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分層了,“丁”悅耳的一聲鈴響后,美味的蛋撻新鮮出爐,一股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牙齒輕輕一咬,蛋撻皮脆脆的,酥酥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口腔、咽喉。根本停不住,食管、胃都在高興地歡呼。
忍住,不吃了,這第二個要帶回家,讓弟弟也嘗一嘗。我小心地包起來,放進書包的夾層里……
詳細點評:
優點: 語言生動形象:運用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描寫,將制作蛋撻的過程變得鮮活有趣。比如把加了蛋黃和牛奶的碗比作笑臉,“蛋黃是眼睛,白白的牛奶當然是臉啦”,這種比喻手法使畫面感極強,讓讀者能直觀地感受到蛋撻液的狀態。在描述烤箱中的蛋撻時,“有的蛋撻似乎很怕熱,冒出了細微的汗珠;有的似乎很緊張,微微地顫動”,賦予了蛋撻人的情感和狀態,十分生動。 細節描寫突出:對蛋撻制作的各個環節都有較為細致的刻畫。從雞蛋的打碎,到蛋撻皮的擺放,再到蛋撻液流入蛋撻皮以及添加山楂、葡萄干和巧克力豆等配料,最后到烤箱烘焙過程中的變化,都一一進行了描述,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制作現場,跟隨作者的步驟一同制作蛋撻。 §情感表達真摯:文中不僅分享了制作蛋撻的過程,還體現了與家人分享美食的快樂。“忍住,不吃了,這第二個要帶回家,讓弟弟也嘗一嘗”,通過這一細節,傳遞出作者對家人的關愛以及分享的喜悅之情,增添了文章的情感溫度。 不足: 部分表述不準確:在描述烤箱溫度和時間時,“設定 180 度,20 分鐘。烤箱唱起了歡快的歌。”這里的“180 度”應該是溫度單位攝氏度,可表述為“180℃”,使表達更規范。 邏輯連貫性稍欠:整體邏輯較清晰,但在過渡方面還可以更流暢。例如從描述蛋撻液調制完成后直接跳到蛋撻皮的擺放,中間可以適當用一句話過渡一下,比如“接下來,把淡黃色的蛋撻皮整齊地擺在托盤里”,使文章的節奏更自然。 具體建議: · 規范表述:將“設定 180 度,20 分鐘”改為“設定 180℃,20 分鐘”,使溫度單位表達準確。 · 增強邏輯連貫性:在描述不同環節過渡時,添加一些自然的過渡語句。比如在“瘋狂的攪拌之后”加入“此時,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接下來”,在“蛋撻皮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分層了”之后加上“隨著烤箱內溫度的持續升高,蛋撻逐漸呈現出誘人的模樣,直到‘丁’悅耳的一聲鈴響”,這樣可以使文章的邏輯更加順暢,層次更加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