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冬天禮贊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先提及人們對冬天的慣常印象,即冷落枯寂,隨后筆鋒一轉,表明要為家鄉冬天吶喊贊美,以老舍對濟南冬天的喜愛類比自己對家鄉冬天的深情,引出對家鄉冬天獨特的美的描寫與闡述。
作文正文:
一提到冬天,我們就自然感到冷落、枯木萎草的景色聯系在一起,似乎冬天是冷酷無情的。然而,我今天卻要為冬天吶喊一聲,贊美家鄉冬天那高尚的風格。
家鄉的冬天非常美,雖然沒有雪花飛揚的風雅景色,大雪遍地的壯麗風光,但它在我心中卻是個“寶地”。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山山水水是那樣的一往情深。在他眼里,濟南的冬天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一切都是那么的可愛。是一方“寶地”,一個“理想的境地”。我像老舍一樣,但他是對濟南,而我卻對自己家鄉的冬天也是那么一往情深。
濟南的冬天是溫情的`,而我家鄉的冬天是非常美麗,為什么美麗呢?接下來由我一一介紹:我的家鄉冬天時遍地也都是綠色,家鄉的河邊種滿了松柏樹,松柏的生命力頑強,它在冬天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也曾說過“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家鄉的冬天和濟南的冬天一樣。這里雖不像濟南一樣下雪,卻一樣是溫暖家適的。在這里農田把家鄉圍了一個圈,這一圈農田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我的老家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呵護著,感到溫馨和溫暖。
我的家鄉雖不像濟南,但它依舊是美麗的,我想它給人就是一種美的享受,但人陶醉其中,感覺溫暖和舒坦,令人回味無窮。
詳細點評:
(一)優點 1. 主題鮮明:作者清晰地表達了對家鄉冬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從開頭便確立主旨,全文圍繞這一核心情感展開,無論是描述家鄉冬天的景色還是與濟南冬天對比,都緊扣主題,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家鄉冬天的珍視。 2. 引用恰當:文中引用孔子“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力地烘托出家鄉松柏在冬天里頑強的生命力,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又使其所描繪的家鄉冬景更具內涵,讓讀者對松柏在家鄉冬天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情感真摯: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家鄉冬天的深深喜愛,如將農田比作小搖籃呵護家鄉的描述,展現出一種溫馨的情感,這種真摯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讓讀者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到家鄉冬天的獨特魅力。 (二)不足 1. 描寫略顯單薄:雖提及家鄉冬天是綠色的,有松柏和農田等元素,但整體描寫不夠細致深入。例如對于松柏,僅簡單提及其在冬天最后凋落和具有頑強生命力,缺乏對其形態、顏色在冬天具體變化的描寫;對于農田,也只是籠統地說圍成一圈很可愛,沒有進一步刻畫其在冬天的特色景象,使得家鄉冬天的美有些抽象、空洞。 2. 對比深度不夠:文章提到家鄉冬天和濟南冬天一樣,但在具體闡述相似點時,只是表面地說都溫暖舒適,沒有深入挖掘兩地冬天在氛圍、文化內涵等方面更具特色的相似之處或差異之處,導致對比的意義和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文章內容稍顯淺顯。 具體建議 1. 強化景物描寫:對家鄉冬天的松柏,可詳細描寫其枝葉在冬日暖陽下的顏色變化、姿態,是否有積雪點綴其上等細節;對于農田,可以描述一下冬天里田埂上殘留的農作物秸稈、偶爾可見的農人勞作痕跡等,使家鄉冬天的景象更加豐滿生動。 2. 深化對比內涵:深入探究家鄉冬天與濟南冬天在人文氣息、地理環境影響下的冬季特色方面的異同。比如可以從兩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民俗活動在冬天的不同表現入手,或者分析兩地不同的地理條件如何塑造各自獨特的冬日景觀,從而豐富文章內容,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