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勤儉節約之花綻放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常說:‘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我們做到了么?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也就是:節約,是有德之間有的品質;奢侈,是___中的大惡。但在生活中又有幾個人會把節約這兩個字牢記在心中呢?”
該導語通過引用古人的話,提出 “我們是否做到了勤儉節約” 以及 “有多少人能牢記節約” 的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和關注,從而引出下文對生活中浪費現象的列舉以及對勤儉節約重要性的論述,起到了提綱挈領、牽引全文的作用。
作文正文:
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常說:“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我們做到了么?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也就是:節約,是有德之間有的品質;奢侈,是___中的大惡。但在生活中又有幾個人會把節約這兩個字牢記在心中呢?
司馬光曾經說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古人給我們敲響的警鐘,農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陽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他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可換來的卻是我們的浪費,我們都曾每天在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難道所背的都是些空話?它不僅僅要求我們知道,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做到!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費奢侈的例子:同學們在打水的時候,總能見到有同學打完水就走,總能看到那些沒有擰緊的水龍頭在不停地嘩嘩流水;在食堂吃飯時,也有些同學吃飯挑剔,總能看到餐盤內剩下好多飯菜;在冬天上完早自習后到操場跑操時,就有一部分班級未來得及關燈,這也屬于浪費現象。可能有的同學會說:“現在我們的條件這么好,浪費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但是請你們仔細想一想,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這樣做,那地球上的資源夠我們用上幾天呢?就算是在富裕的今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是啊,如果人人都沒有勤儉節約的意識,那地球該會被我們糟蹋成什么樣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度電。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們身邊上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應參與節約行動,“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結大家所有的力量,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締造一個節約型校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種,如何能有收成?同樣有了收成,揮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可見要想取得收獲,離不開“勤”與“儉”。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必須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詳細點評:
優點 · 主題明確:文章緊扣 “勤儉節約” 這一主題,從開頭提出問題,到中間列舉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再到結尾呼吁大家傳承和踐行勤儉節約的美德,始終圍繞主題展開論述,主旨清晰,使讀者能夠快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 善于引用:文中多次引用古人的話語,如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等,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還使文章的觀點更具說服力,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 聯系實際:作者通過列舉同學們打水不關水龍頭、食堂吃飯剩飯菜、早自習后班級不關燈等生活中的常見浪費現象,使文章內容更加貼近讀者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浪費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勤儉節約的必要性。 不足 · 論述深度不夠:文章雖然列舉了一些浪費現象和闡述了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做到勤儉節約,缺乏具體的方法和措施的論述,顯得有些空洞,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 · 語言表達較平淡:整體語言較為平實,缺乏文采和感染力。在描述浪費現象和闡述觀點時,大多是平鋪直敘,沒有運用更多的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來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可能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單調乏味。 · 段落銜接不夠自然:各段落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流暢,有些段落的轉換顯得比較生硬,影響了文章的整體連貫性和邏輯性。例如,從列舉浪費現象到論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再到呼吁大家行動起來,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缺乏必要的過渡語句。 具體建議 · 深化論述內容:在論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方法,如如何在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場合做到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等,以及如何培養勤儉節約的意識和習慣等,使文章更具實用性和指導價值。 · 提升語言表達:運用更多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來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例如,在描述浪費現象時,可以用更加形象的語言來表達,使讀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浪費的嚴重性;在呼吁大家踐行勤儉節約時,可以用更富有激情的語言來激發讀者的共鳴和行動欲望。 · 優化段落銜接:在段落之間增加一些過渡性的語句或段落,使文章的邏輯更加連貫,層次更加分明。比如,在列舉完浪費現象后,可以用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浪費行為,其實背后隱藏著巨大的資源危機和道德缺失,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刻認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等語句來自然地引出下文對勤儉節約重要性的論述;在論述完重要性后,再用 “既然勤儉節約如此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呢?” 等語句來過渡到具體的行動建議部分。 · 增加具體事例:除了列舉常見的浪費現象外,可以增加一些具體的正面事例,如某個學校或社區通過開展勤儉節約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或者某個家庭因為一直堅持勤儉節約而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等,通過正反對比,使文章的觀點更加鮮明,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