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之樂:五一的勞動與美味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開篇點明時間是五月,且是五一放假期間,引出全家一起去摘槐花的事件,隨后描述了摘槐花的過程以及回家后用槐花包餃子品嘗美味的經過,最后表達了摘槐花和吃槐花帶來的快樂與感悟。
作文正文:
五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五一放假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去摘槐花。
爸爸拿著竹竿,媽媽和我各拿一個袋子,向目的地走去。一路上,看到我們家鄉的小山坡上,平地里,到處都有槐樹的身影,槐花如雪,陣陣幽香讓人陶醉!槐花含羞待放,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在一片片嫩綠的葉子中。我們一家人在山路上漫步,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哇!好大的一棵槐樹下,爸爸說:“咱們在這里摘吧,”,我高興的說:“太好了!”槐花樹綠中透著白,白中透著綠,很奇妙。槐花進入盛開的時候不僅花香四溢,還可以自己采摘,我們一家人一起摘過,看到了許多的槐樹,上面長滿了白色的一串串的槐花,就像一個個的小燈籠掛在樹枝。真好看!爸爸拿著帶著鐮刀的竹竿鉤下高出的一枝枝槐花,對我們說:“槐花全都盛開的話不好吃,還沒開花的槐麥好吃。”我問爸爸:“槐麥是什么?”爸爸回答說:“槐麥就是還沒開花的槐花的花骨朵。”我又說道:“我知道為什么槐麥好吃了。”爸爸說:“為什么?”我說:“因為槐花的花蜜被蜜蜂采走了。”爸爸和媽媽笑的前仰后合,不一會兒,爸爸就鉤下了許多槐麥的樹枝,我們全家坐在地上捋槐麥,不一會兒,槐麥就捋完了,裝滿了兩個大袋子。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去。
回去的路上,我對爸爸說:“我也想吃槐麥,讓媽媽給我包餃子吧。”媽媽答應了,說干就干。媽媽開始做餃子餡,先把雞蛋放進鍋里炒一下,再把粉條放進鍋里煮煮,把韭菜剁碎,三樣東西都放在一起攪拌,下面是最重要的環節—把適量的槐麥放進鍋里,翻炒一下,再和它們一起攪拌,放入各種調料,然后就可以包餃子了,最后把包好的餃子下鍋,煮幾分鐘。媽媽給我撈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啊!太好吃了。爸爸和媽媽開心地笑了。
摘槐花體會到五一勞動的快樂!吃槐花品嘗到人間的美味。
詳細點評 :
(一)優點 1. 主題明確,圍繞中心:文章緊緊圍繞“槐花”展開,從摘槐花到吃槐花餃子,主題突出,讓讀者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五一期間圍繞槐花展開的活動與感受,即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品嘗到人間美味,沒有過多的旁枝末節干擾,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2. 描寫生動,富有畫面感:在描寫槐花時,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細致的描寫手法,如“槐花如雪,陣陣幽香讓人陶醉!槐花含羞待放,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在一片片嫩綠的葉子中”,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生動地描繪出槐花的顏色、香氣、姿態等,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槐花盛開的場景之中。在描寫摘槐花的過程中,“爸爸拿著帶著鐮刀的竹竿鉤下高出的一枝枝槐花”“我們全家坐在地上捋槐麥”等語句,動作描寫具體,畫面感強,能讓讀者感受到當時的場景與氛圍。 3. 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整體語言風格樸實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摘槐花活動的期待、對槐花的喜愛以及與家人一起勞動和享受美食的快樂。例如“哇!好大的一棵槐樹下,爸爸說:‘咱們在這里摘吧,’我高興的說:‘太好了!’”這種簡單的對話描寫,生動地展現出作者當時的興奮心情,情感表達真摯,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4. 結構清晰,條理分明: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點明主題和時間,中間詳細敘述摘槐花和吃槐花餃子的過程,結尾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強調了摘槐花和吃槐花帶來的快樂與意義,使文章層次清晰,邏輯連貫,便于讀者理解。 (二)不足 1. 語言表達稍欠精準與文采:部分語句表述較為口語化和隨意,例如“槐麥就是還沒開花的槐花的花骨朵。”“我知道為什么槐麥好吃了。”這些句子雖然通俗易懂,但在書面表達中可以更加精煉和優美。在描寫景色和情感時,可進一步豐富詞匯和修辭手法的運用,以提升文章的文學性。 2. 細節描寫深度不足:在描述一些環節時,比如制作餃子餡的過程,雖然列舉了步驟,但每個步驟的描寫比較簡略,缺乏更細膩的感受和細節描寫。對于家人之間的互動描寫也可以更加深入,例如在摘槐花或包餃子過程中家人的交流、神態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展現家庭的溫馨氛圍和親情關系。 3. 文章深度略有欠缺:文章主要側重于講述活動過程和表面的快樂,對于“勞動快樂”和“人間美味”的內涵挖掘不夠深入。可以在文中適當增加一些對勞動意義的思考、對家庭親情在共同活動中的體現等內容,使文章不僅僅停留在活動的敘述上,更具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具體建議 1. 優化語言表達:將一些口語化的表述改為更書面化的語言,如“槐麥就是還沒開花的槐花的花骨朵”可改為“槐麥乃是尚未綻放的槐花花骨朵”。同時,在描寫景色和情感時,增加一些優美的詞匯和修辭手法。例如描寫槐花盛開的景象時,可以這樣寫:“槐花似雪般紛紛揚揚,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掛在枝頭,散發著迷人的芬芳,那陣陣幽香如靈動的精靈,在空氣中輕盈穿梭,令人心醉神迷。” 2. 深化細節描寫:在描述制作餃子餡的過程時,詳細描寫每一步的感覺和細節,如“媽媽把雞蛋打進鍋里,隨著油溫升高,雞蛋液在鍋中迅速膨脹、變黃,發出‘滋滋’的悅耳聲音,媽媽熟練地用鏟子翻炒,雞蛋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接著,粉條在沸水中歡快地翻滾,像一群嬉戲的孩童,煮好后撈出,媽媽把它們剁成碎末。韭菜被媽媽一刀刀細致地切碎,那濃郁的韭菜香撲鼻而來。”對于家人之間的互動,可以多描寫一些表情、動作和言語,如“爸爸一邊鉤槐花一邊笑著說:‘這槐花可真是個好東西,既能看又能吃。’媽媽在一旁接過槐花枝,溫柔地捋著槐麥,笑著回應爸爸:‘是啊,等會兒吃餃子就更開心了。’” 3. 提升文章深度:在文中適當增加對勞動意義的感悟,比如在描述完摘槐花的過程后,可以加上一段這樣的文字:“通過這次摘槐花,我深刻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每一朵槐花都凝聚著我們的汗水與努力,這讓我明白,只有付出勞動,才能收獲美好的成果。而這份勞動成果,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收獲,更是精神上的滋養。”在吃到槐花餃子時,也可以進一步闡述人間美味與家庭親情的聯系:“這一碗碗槐花餃子,蘊含著家的溫暖和親情的味道。在這簡單的食物中,我品嘗到了父母對我的愛與關懷,也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這種美味,是因為有了親情的陪伴而更加珍貴,它就像生活中的點點繁星,照亮了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