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處的溫暖:陌生人的善意與父母的包容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在擁擠的公交站臺,老人主動讓行的話語如春風拂面;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單,父母溫暖的鼓勵驅散了少年的陰霾。兩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卻在作者心中種下了善意與理解的種子,詮釋了感動往往藏于生活褶皺中的真諦。作文正文:
每一個人都發生過感動的事,那一件件感動的事時常在我的腦海中回蕩,到今天沒辦法忘卻。今天我就來講幾件事。
有一次,我要坐公交上學,但有大多數人在排隊,公交車來時,所有人如洪水般的蜂擁而上,即使只能擠半步也拼命的往前推。但有一位老先生不是往前擠,而是往后退。他說:“學生在學常識、道理,大大家要辛苦的上班,他們都很趕時間,而我呢,只不過去買點餐,做幾頓飯,沒什么好著急的,但不可以耽擱他們。”當我看到他的舉動時,不由用贊賞,敬佩的目光看向他。
還有一次,三門主課發期末試題的時候,我一看到成績單,心里頓時冰冰涼,想:這下死定了,我的成績綜合排行榜居然是28名,我之前還跟母親說肯定能考進前10名的,但目前呢,離第10還整整相差18名。我很想哭,但我不敢在同學面前哭,生怕他們嘲笑我:你是否女生,假如你是男生,即使流血也不可以流淚,而你呢,分數低就流眼淚了,真的是個懦夫。想到這里,我快點把成績單迅速塞進書包,懷著沉重的心情向家跑去。到了家,我看到父母正在為我籌備可口的'飯菜,沒想到他們居然會為我這個笨蛋做飯。吃飯的時候,我也沒心情,非常快父母發現了我的異樣,以為我生病了,就用手來摸我的額頭,我看到了,連忙說:“我沒生病。”“難倒是你這次沒考好?”母親問了一下。我點了點頭,然后低聲地把成績告訴他們。母親聽了,居然沒怪我,還微笑著對我說,下次爭取進步,把你的不甘心掙回來。這次,我被父母的理解和愛感動了,我發誓下次必須要考好。
每一個人都有被感動的事,這件事大概非常小,或者只不過一句話,但卻足以溫曖人心,讓人感動。
詳細點評 :
(一)寫作優點: 選材貼近生活(第 2-3 段): 選取 "公交車讓座"" 考試失利 " 等日常場景,容易引發讀者共鳴。 老先生 "往后退" 的動作與 "大家要辛苦上班" 的話語,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人物形象。 情感表達真實(第 3 段): "冰冰涼"" 沉重的心情 " 等心理描寫,準確傳達考試失利后的挫敗感。 父母 "籌備飯菜"" 摸額頭 " 等細節,展現親情的溫暖與包容。 主題升華自然(結尾段): 用 "溫暖人心" 的總結,將個體經歷升華為普遍情感體驗,增強文章感染力。 (二)改進建議: 細節描寫深化: 第 2 段可補充環境描寫:"七月的蟬鳴撕扯著空氣,公交站臺的金屬座椅被曬得發燙",通過感官描寫增強場景真實感。 第 3 段 "迅速塞進書包" 可改為 "成績單在掌心攥出褶皺,像揉碎的希望",用比喻強化情感表達。 人物刻畫加強: 老先生的外貌描寫:"洗得發白的藍布衫,鼻梁上架著用膠布粘過的眼鏡",塑造更立體的人物形象。 父母安慰時的動作:"母親放下筷子,用指腹輕輕拭去我眼尾的淚",替代直白的 "微笑著說",增加畫面感。 結構優化: 在兩件事之間加入過渡句:"如果說陌生人的善意是偶然的星光,那么父母的包容則是永不熄滅的燈塔",增強文章連貫性。 結尾段可增加呼應:"如今每當我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總會想起那個炎熱的午后",形成時空對照。 語言潤色: 第 2 段 "所有人如洪水般的蜂擁而上" 可改為 "人群像被驚起的蝗群,推搡著涌向車門",避免常見比喻,增強新穎性。 第 3 段 "沒什么好著急的" 可改為 "我的時間不過是菜市場到廚房的距離",用詩意表達替代直白敘述。 (三)段落修改示例: 原文:"當我看到他的舉動時,不由用贊賞,敬佩的目光看向他。" 修改:"他佝僂的脊背在人群中格外顯眼,褪色的帆布包隨著身體搖晃,我望著他被汗水浸濕的衣領,突然覺得這抹藍色比盛夏的天空更清澈。" 原文:"母親聽了,居然沒怪我,還微笑著對我說..." 修改:"母親的筷子在瓷碗沿頓了頓,我盯著她鬢角新添的白發,看她如何把責備化作溫柔的嘆息:' 我們一起看看錯題好嗎?'" 綜合建議: 1. 增加環境描寫密度,如用 "蟬鳴"" 發燙的座椅 " 等元素烘托氛圍 2. 建立人物標志性特征,如老先生的藍布衫、母親的白發 3. 運用通感手法,如 "咸澀的淚水混著米飯的香甜" 增強感染力 4. 強化兩件事的內在聯系,如 "善意的傳遞" 主題貫穿全文 該文章情感真摯但稍顯平淡,通過細節深化和修辭手法的運用可顯著提升感染力。建議在敘事中增加 "慢鏡頭" 描寫,如細致刻畫公交車上的推擠動作、成績單上的數字特寫等,讓感動更具畫面沖擊力。同時,可加入更多象征元素,如用 "藍布衫" 象征善意,"成績單的褶皺" 隱喻成長陣痛,使主題表達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