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打羽毛球,悟堅持真諦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當看到奧運健兒在羽毛球場上的颯爽英姿,“我”決心學會打羽毛球,在爸爸的教導下,歷經從起初的失敗到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學會了打羽毛球并收獲了快樂與友誼,也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
作文正文:
當我看到奧運健兒在羽毛球場上颯爽的英姿,我心里直癢癢,于是便下決心一定要學會打羽毛球。
早上,我撒嬌似地哀求爸爸教我打羽毛球,爸爸二話沒說,就帶我到操場上去學打羽毛球了。他先手把手地教我拿拍、發球……并且嚴肅地說:“打羽毛球時要眼疾手快,手和腳要注意協調……”這還不簡單,還沒等爸爸說完,我就有點兒不耐煩了。
只聽“呼——”的一聲,羽毛球像箭一樣地朝我飛了過來,我趕緊沖上去接,感覺應該是接住了,可羽毛球卻落到了地上。我一看,理直氣壯地說:“你打那么快干嘛?”爸爸和風細雨地說:“是你自己沒接住,還怪我打得快!”該輪到我發球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把羽毛球往上一拋,再用球拍往前用力一打,滿以為自己打出去了,誰料羽毛球躺在了我的面前不說,還打著了自己的手了,我立刻放下球拍,去揉我的左手。我不服氣,心想:爸爸能輕松自如地打球,我怎么連發球都不會呢?不行!得先學發球。于是我把羽毛球又往上一拋,拋得不高不低,用羽毛球拍使勁一推,啊!打出去了,爸爸沒接住,我高興得跳起來,爸爸鼓勵我說:“繼續努力,多加強練習,就一定能學會。”
我記住了爸爸的話,為了更熟練地掌握打羽毛球的基本技能,我每天由爸爸陪著,不管是清晨、中午還是傍晚,都要堅持練習一個小時,就連下雨天我都沒放棄,甚至我嬌嫩的小手已經磨出了水泡,指頭上的`傷痕隨處可見了,我都毫不在乎,堅持不懈地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我不僅能變其花樣地發球,還能穩穩當當地接住對方的各種帶有技巧的球。當我學會了打羽毛球后,每天都樂呵呵地帶著打羽毛球的工具去上學。一下課后,我就第一個沖出教室,跑到操場上去和小伙伴們一起打羽毛球,玩得好起勁啊!不過,和他們玩,我當“教練”的居多。有時,我無比自豪,因為打羽毛球不僅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還結實了許多朋友。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不管做什么,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針。
詳細點評 :
優點: 結構清晰: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決心學打羽毛球,再寫爸爸教導的過程,接著描述自己刻苦練習,最后寫學會后的狀態與感悟,層次分明,邏輯連貫,讀者能清晰地了解整個學打羽毛球的經歷。 描寫生動:如對打羽毛球的動作描寫“把羽毛球往上一拋,再用球拍往前用力一打”“羽毛球像箭一樣地朝我飛了過來”等,較為形象地展現了打球的場景,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主題明確:通過學打羽毛球這一事件,深刻地傳達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主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啟發性。 不足: 語言表述較平淡:整體語言較為直白、簡單,缺乏文采和感染力。例如“我撒嬌似地哀求爸爸教我打羽毛球”,表述比較口語化,可改為“我嬌嗔著向爸爸哀求教打羽毛球”。 人物心理刻畫不夠細膩:在描寫“我”的心理活動時,大多只是簡單地表達想法,如“我不服氣”“我高興得跳起來”等,缺乏深入的內心獨白和情感的細膩展現,難以讓讀者完全感同身受。 細節描寫可豐富:在描寫練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堅持時,雖然提到了手磨出水泡等,但對于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以及練習中的具體技巧提升等方面,可以描寫得更細致些,增強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建議: 優化語言表達:多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或優美的詞匯來潤色語句,使文章更具文采。比如描寫羽毛球飛行軌跡時,可以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羽毛球宛如一只輕盈的白鴿,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徑直朝我撲來”。 深化心理描寫:在關鍵情節處增加人物的心理描寫,如在自己多次接球失敗后,內心的沮喪、自我懷疑以及如何逐漸調整心態重新振作等過程,可以通過內心獨白、回憶等方式詳細展現,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 豐富細節描寫:在練習環節,詳細描述自己是如何針對發球、接球等問題進行專項訓練的,比如練習發球時,每天重復多少次,每次練習后有哪些細微的進步和感受等,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真實,更能突出堅持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