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觀落日:換個角度見“驚喜”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在觀景臺遭遇人潮擁擠,與日落美景失之交臂的失落下,作者來到半山腰,卻意外領略到別樣日落風光,由此獲得人生啟示——面對困難,除了決心,更要有轉換視角的智慧,方能收獲“意外之喜”。
作文正文:
觀景臺上人頭攢動,我在人流中費力穿行,嘴里“讓一讓”的話不知喊了多少遍。就算如此,前頭的位置離我還是有“千溝萬壑”,怎么也擠不過去。
又是一波人潮涌來,我在其中暈頭轉向,腳步亂了套,回過神來自己已被碾到觀景臺外。我失魂落魄地走下臺前,不住嘆氣。都說山中日落,天下獨絕,壯麗無比,可人流卻把我的喜悅沖了個干凈。身邊依舊人來人往,可我只想不爭不搶,心情隨著步履步步走低,再回過神來,我已是走到半山腰了。山腰的觀景臺不如上頭有人氣,內里僅有寥寥數人坐著休息。自覺腿酸痛無力,便也側身繞過去尋了個位置坐下。山崖極高,云霧比肩,帶來陣陣清涼,心里的煩悶漸被撫平。上山的路依然熱鬧,但我已沒有先前的報復心理。與其在山頂擠兌別人的生存空間,不如在底下吹吹風才好!想到這里,我樂了,所謂的日落真的值得我如此爭搶嗎?
心里仍在思索。不知何處傳來一聲驚呼,我回過神,循著身邊人的視線看去。落日懸在天邊,不同于正午的`刺眼,也不同于清晨的溫吞。它通體橙紅,映得周圍云朵披滿霞光,日光溫和地照在身上,與云霧帶來的涼意中和,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我揉揉眼睛,再看,落日降得又低了幾分,部分被山頂遮住。不同于平常印象中山中落日的大開大合,此時的落日,倒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柔和美感。雖失了一絲豪壯,但添了幾分明艷。
在如此日光的映照下,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花都帶了幾分妖媚。爭奪山頂上觀景臺好位置的失意引我來了山腰,本以為與日落大觀無緣,未曾想到,竟飽觀了日落的另一種風味,這真是意外之喜!
離開山上,回到廣州,我時常回想起那天的日落。是的,有時候,一味從眾非但不能有好結果,反而會在一波一波的競爭浪潮里迷失自我,不僅看不到美景,反而落下了滿心的煩悶。
當困難橫在面前的時候,不僅要有解決困難的決心,更要有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智慧。當面前橫著幾座高墻,正面解決只會碰壁時,不妨暫時下行,換一個“觀景臺”,獨辟蹊徑,搞不準,就能發現“意外之喜”!
詳細點評:
優點: 情節跌宕:文章以觀景臺上的擁擠開場,生動描繪了人頭攢動、難以前行的場景,如“嘴里‘讓一讓’的話不知喊了多少遍。就算如此,前頭的位置離我還是有‘千溝萬壑’”,將那種被人群裹挾的無奈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隨后因人流沖擊被擠到臺外,情緒低落,形成情節的第一次落差。接著在山腰休息時,不經意間看到獨特日落景象,實現情節反轉,引人入勝。 描寫細膩:對日落的描寫富有感染力,從“通體橙紅,映得周圍云朵披滿霞光,日光溫和地照在身上,與云霧帶來的涼意中和,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到“部分被山頂遮住,倒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柔和美感”,不僅寫出了日落的色彩與姿態,更賦予其獨特的美感與神韻,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主題深刻:通過個人經歷自然地升華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即在面對困難時,不能一味從眾爭搶,要懂得轉換角度,尋找新的解決途徑,如“當困難橫在面前的時候,不僅要有解決困難的決心,更要有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智慧”,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啟發性。 不足: 表述稍顯拖沓:部分語句在表達上較為啰嗦,例如“我失魂落魄地走下臺前,不住嘆氣”,可精簡為“我失魂落魄走下臺,不住嘆氣”,“山崖極高,云霧比肩,帶來陣陣清涼,心里的煩悶漸被撫平”,可改為“山崖高聳,云霧齊肩,涼意陣陣,撫平煩悶”,使語言更加簡潔明快。 過渡不夠自然:從講述山上觀景臺的經歷到得出人生啟示的過渡略顯生硬,如“離開山上,回到廣州,我時常回想起那天的日落。是的,有時候……”可在兩者之間增加一些銜接語句,使文章的邏輯更加連貫流暢,比如“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每當我遇到類似困境,就會想起山腰觀日落的經歷,進而感悟到……” 用詞重復:文中“回過神來”多次出現,可替換為其他表達,如“待我清醒過來”“緩過神后”等,避免用詞的單調重復,增強語言的豐富性。建議:· 精簡語句:仔細審視每一句話,去除不必要的形容詞、副詞和重復表述,使語言更加凝練。例如,描述日落時,可簡化為“落日懸于天邊,橙紅奪目,云朵皆披霞色,日光與云霧涼意交融,達微妙平衡”,保留關鍵信息的同時,提升表達效率。 優化過渡:在不同段落和層次之間,使用過渡詞、過渡句或過渡段來連接。比如在從個人經歷轉到人生啟示時,可以這樣寫:“此次山腰觀日落的經歷,恰似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對生活態度的新認知。它讓我明白,當困難如山峰橫亙眼前……”使文章的邏輯推進更加順暢自然。 豐富詞匯:建立自己的詞匯庫,平時注意積累近義詞、反義詞和不同風格的詞語表達。在寫作時,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詞匯替換重復用詞,如將“回過神來”分別替換為“片刻恍惚后”“猛地清醒后”等,使文章用詞更加多樣靈活,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