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之美:江湖刀客與維納斯的啟示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以一把殘刀和一個神秘刀客在江湖引發的故事開篇,引出“殘缺之美”的主題,繼而通過與古羅馬神話中維納斯的類比,以及花朵凋謝、月亮陰晴圓缺等自然現象的列舉,深入探討了殘缺美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傳達出殘缺往往能賦予事物獨特魅力與價值,讓人產生追求、感悟和祈盼的觀點。作文正文:
一柄刀,一把居中折斷的殘刀,靜物似的呆在戰場的角落。一名江湖武士偶然撿得,又偶然得到一本殘缺的古怪刀譜。殘刀和殘缺的刀術合作得非常完美,使江湖惡人聞“殘”色變,攪得整個江湖熱氣騰騰。此后數十年間,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人不在談論那把出招怪異的殘缺刀和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刀客。
不知是殘刀成就了人,還是人賦予了殘刀___的壯美——殘缺的美。
殘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殘刀背后的那個人,那個慧眼識珠、善使殘刀的行俠刀客。因為使靜物狀的殘刀“活”起來的首先是刀客的思想。
古羅馬神話中的女神維納斯亦是如此。她是愛與美的女神,但她卻少了雙臂,命運就是如此怪異,命運不可能讓十全十美的東西留在這個世界上,它總是要奪走什么,令人永久為之遺憾。但在這遺憾中,;另一種藝術價值、另一種美由此誕生。殘缺是美,令人遺憾的美,所以人才意識到去追求完全的美。維納斯正是失去了雙臂,才奏響起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刀客正是賦予了殘刀的生命,才演繹出了擁有獨特完美的.無限力量的刀術。
沒有人會因為永久的開放而喜歡假花。正是因為花的雕謝,人才會在它開放之時倍加珍惜,在它凋謝之后又領悟到生命無常這個真理;月亮正是有陰晴圓缺之美,才成為了文人墨客的寵兒。因為它的缺,我們才會愛上它的圓,所以人們總喜歡在月圓之時團聚。
過于完美的東西往往顯得平淡無奇。
因為有風雨的前奏、跌跌撞撞的經歷,雨后的彩虹才有了詩意的美。
所以殘缺是一種美,這種美往往令人有所追求,有所感悟,有所祈盼。
詳細點評:
優點: 立意明確且積極:文章以“信念”為核心主題,清晰地傳達出信念是人們在逆境中前行、實現理想的關鍵力量這一觀點,立意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能夠激勵讀者在面對困難時堅定信念。 論證方法多樣:運用了引用論證,如引用丁玲的名言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舉例論證豐富,列舉了越王勾踐、馬云、愛迪生、萊特兄弟等古今中外不同領域的例子,從歷史人物到現代企業家再到發明家,多角度地論證了信念在不同情境下對人的支撐作用,使文章內容充實、論證有力。 結構清晰: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篇提出觀點,中間分層次列舉事例進行論證,結尾聯系自身表達對未來的信心,層次分明,邏輯連貫,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脈絡和思路。 不足: 語言文采稍欠:整體語言較為平實、樸素,在表述上多以陳述為主,缺乏更具感染力的修辭手法或優美的語句來提升文章的文采。例如在描述例子時,只是簡單敘述,沒有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使內容更生動。 深度挖掘不夠:對于信念的闡述大多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深入探討信念如何在不同人的內心生根發芽以及其對人的影響在心理層面的原理。比如在論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時,只是強調信念使其成就霸業,可進一步分析他在困境中是如何依靠信念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壓力。 論據表述單一:在列舉事例時,大多是先介紹人物及事件,然后得出關于信念的結論,模式較為固定。如在講述馬云的例子時,可增加一些細節描寫或他人對馬云的評價,使論據更加豐富多元,增強說服力。 建議: 平時多積累一些優美的語句和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在寫作時適當運用,提升文章的語言美感。在論述過程中,嘗試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邏輯,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敘述。對于論據,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呈現,如引用相關數據、故事細節、名人評價等,使文章內容更加豐滿,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與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