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艱辛與喜悅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講述了作者一家在植樹節去山上植樹的經歷,描述了一路上的風景、植樹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最終收獲的喜悅和對植樹意義的理解。作文正文:
3月12日植樹節到了,我們一家起了個大早,爸爸帶著我們買來一些樹苗,然后開著車帶著我們去山上植樹。
一路上,春風輕輕地吹拂到臉上,暖洋洋的;田地里的油菜花散發著甜甜的香味,沁人心脾;路兩邊的小花小草隨風搖動,象是在不停地向我招手,好象說:“歡迎你!”,我的心隨著風兒早就飛到了山上。
到了山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著我提前準備好的小镢頭就開始刨坑,我刨了一下,兩下,三下……咦?怎么這么難刨?堅硬的土地、還有大大小小的石頭,我的小手都被镢頭磨紅了,但是還是沒刨出多少土。爸爸說:“這里是山上,山石多,泥土少,很難刨呢!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在這里種上許多樹,這樣可以綠化山林,保持水土不流失,大大地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于是我讓爸爸用他的大镢頭開始刨坑,我呢則負責扶樹苗,媽媽負責澆水、填土……我們一家人忙的不亦樂乎。
還真不容易,我們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才把小樹苗種好。雖然我很累,衣服和鞋子也弄臟了,臉上還弄的象小花貓一樣,但是想到小樹苗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想到我居然也能為人類環境做出貢獻,我心里美滋滋的……
詳細點評:
· 優點: § 情感真摯:文章充滿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從一開始對植樹的期待,到遇到困難時的堅持,再到種完樹后的喜悅與自豪,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變化,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例如,“我的心隨著風兒早就飛到了山上”一句,生動地表現出作者對植樹活動的渴望。 § 描寫細膩:對沿途風景的描寫細膩生動,如“春風輕輕地吹拂到臉上,暖洋洋的;田地里的油菜花散發著甜甜的香味,沁人心脾;路兩邊的小花小草隨風搖動,象是在不停地向我招手”,通過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描寫,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同時,對植樹過程中人物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也比較細致,如“我迫不及待地拿著我提前準備好的小镢頭就開始刨坑”“我的小手都被镢頭磨紅了”等,讓讀者能想象出當時的場景。 § 主題明確:通過講述植樹的經歷,引出了植樹對綠化山林、保持水土、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重要意義,使文章不僅僅是一次活動記錄,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深度。 · 不足: § 語言稍顯平淡:整體語言較為平實,部分表述比較口語化,缺乏文采。例如,“我刨了一下,兩下,三下……”這種表述雖然簡單直接,但略顯單調??梢赃m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或成語來增添語言的美感,如“我小心翼翼地揮舞著小镢頭,一下又一下,好似在與堅硬的土地進行一場持久戰”。 § 結構稍松散:文章段落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流暢,比如從描述路上的風景到開始植樹的過程,銜接不夠緊密??梢栽诙温溟_頭或結尾使用一些過渡性詞語或句子,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例如,在描述完路上風景后,可以加入“終于,我們抵達了目的地——山上,準備開始今天的植樹行動?!边@樣的句子來引出下文。 § 細節刻畫可深入:在描述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深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細節。比如,當作者發現土地堅硬難刨時,除了描述手上磨紅的情況,還可以寫一寫當時內心的挫折感以及是如何一步步堅持下來的,這樣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建議: 在語言上,平時多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寫作時適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潤色文章,提升語言的生動性和表現力。在結構方面,注意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使用過渡詞和過渡句使文章層次分明。對于細節描寫,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將細節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使讀者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傳達的情感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