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種楊梅樹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開篇,點明植樹節這一特殊背景,引出作者在家樓下院子種楊梅樹的經歷。
作文正文: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在家樓下院子里種了一棵楊梅樹,感覺特別的開心。
一大早,我拿著一棵小樹苗、鏟子,提著滿滿的一桶水到我家樓下的草坪上種樹。我先拿起鏟子開始挖坑,一邊挖一邊想著:挖坑這么簡單,我肯定一下子就會挖好的!想著想著,我突然挖到一個大石頭,手都被震麻了,我想放棄了,可是,今天是植樹節呀!所以,我必須種好樹,要不然就半途而廢了。我對爸爸說:“爸爸,你幫我把這個石頭挖掉好嗎?”爸爸毫不猶豫答應了。坑終于挖好了,我和爸爸累得滿頭大汗。
然后我把小樹苗放在我挖好的坑里,開始填土了。我看到土塊中有一些大石頭和垃圾,我把它們丟到一邊,生怕小樹長得不茁壯。
最后,我拿起水桶剛想澆水的時候,卻不小心把水桶打翻了,我又向爸爸發出請教“爸爸,你幫我重新裝一桶水好嗎?”可爸爸只丟給我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只好一個人上去重新裝水。
小樹苗終于栽好了,我比了比,小樹苗到我的脖子了。一陣風吹來,小樹沙沙作響,我仿佛看到小樹苗一下子長高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家一起為綠化出一份力吧!
詳細點評:
優點: 主題明確,立意積極:緊扣“植樹節”和“保護環境”的主題,通過講述自己種楊梅樹的經過,傳達出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的正能量,如文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家一起為綠化出一份力吧!”體現了作者對環保理念的深刻理解,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 敘事清晰,條理分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述了挖坑、放樹苗、填土、澆水等種樹的過程,使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事件的發展脈絡,如“一大早,我拿著一棵小樹苗、鏟子,提著滿滿的一桶水到我家樓下的草坪上種樹……坑終于挖好了……然后我把小樹苗放在我挖好的坑里,開始填土了……最后,我拿起水桶剛想澆水的時候……”這種清晰的敘述有助于讀者理解和感受作者的經歷。 · 細節描寫較為生動:在一些細節上能夠抓住特點進行描寫,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例如,“我先拿起鏟子開始挖坑,一邊挖一邊想著:挖坑這么簡單,我肯定一下子就會挖好的!想著想著,我突然挖到一個大石頭,手都被震麻了”,既有心理描寫又有遇到困難時的意外情況描寫,使挖坑這個過程顯得生動有趣;“一陣風吹來,小樹沙沙作響,我仿佛看到小樹苗一下子長高了”,通過對小樹苗在風中的狀態描寫以及作者的想象,賦予了小樹苗生機與活力,也表達了作者對小樹苗成長的期待。 不足: 語言表達較平淡:整體語言風格較為平實、樸素,缺乏文采和感染力。在描述過程中多是簡單地陳述事實,較少運用修辭手法或優美的詞匯來提升文章的文學性。例如,在描述挖坑、填土、澆水等環節時,可以使用一些更形象、生動的詞語來增強畫面感,如“我費力地揮動鏟子,一下又一下地鑿著泥土,仿佛在與大地進行一場艱苦的對話”,“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捧捧肥沃的土壤,輕輕地灑在小樹苗的周圍,就像給它鋪上一層柔軟的被子”等。 · 人物刻畫不夠深入:雖然文中出現了爸爸這一人物形象,但對其刻畫相對簡單,只是描述了爸爸幫忙挖石頭和讓作者自己裝水的情節,沒有進一步展現爸爸的形象特點或情感態度,也沒有體現出父親在作者成長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對爸爸神態、語言或動作的細節描寫,如“爸爸毫不猶豫地答應幫我挖石頭,他緊皺的眉頭透露出對我的關心,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卻依然專注地用力刨著石頭”,這樣能使爸爸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 情感抒發不夠充沛:文章結尾雖然表達了對綠化的呼吁,但在整個種樹過程中,作者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感受描寫不夠細膩深入。除了在挖到石頭時有想放棄的念頭外,其他環節中對小樹苗的喜愛、對種樹這件事的熱情等情感都沒有充分展現出來。可以在文中適當增加一些抒情性的語句,如“看著手中的小樹苗,那嫩綠的枝葉仿佛是生命的精靈,在我眼中跳躍,我心中滿是對它的疼愛與期待,真希望它能茁壯成長,成為庭院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能使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種樹時的豐富情感。 建議: 提升語言文采:多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描繪事物和表達情感。比如,“那棵小楊梅樹就像一個嬌嫩的綠色小仙子,在風中輕輕搖曳著她那婀娜的身姿,似乎在向我訴說著對新家的期待”,使文章更具詩意和美感。同時,注意用詞的準確性和豐富性,避免重復使用相同的詞匯,以提升文章的語言質量。 · 深化人物刻畫:對爸爸的形象進行更全面的刻畫,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描寫,還可以通過爸爸的語言、神態等方面展現他的性格特點和對作者的影響。例如,在爸爸讓作者自己裝水時,可以描寫爸爸嚴肅而又鼓勵的眼神,以及他故意深沉的語氣中所蘊含的對作者自立能力培養的期望,從而豐富文章的人物形象和內涵。 · 強化情感表達:在種樹的過程中,更加細致地描寫自己的內心感受。如在放樹苗時,可以寫“我雙手輕輕地捧著這棵稚嫩的楊梅樹苗,就像捧著一個珍貴的夢想,心中滿是小心翼翼的喜悅與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它未來枝繁葉茂的樣子”;在遇到困難并克服后,表達自己的成就感和對堅持的理解等,使讀者更能感同身受作者在這次種樹經歷中的情感起伏,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