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植樹樂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三月春天,雖乍暖還寒,但春風拂面。一家三口前往山頂公園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途中描繪了充滿生機的春日景色,為植樹活動奠定了愉悅且美好的基調。
作文正文:
三月的春天,乍暖還寒,陣陣春風拂面,雖然不像冬天那樣寒冷刺骨,卻也略帶寒意。我們一家三口走在林間的小路上,我們要去山頂公園參加**舉辦的義務植樹活動。
你瞧,腳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刻已經蘇醒了,倔強地把頭伸出了地面。雖說只見一點兒嫩綠,但是卻充滿了勃勃生機。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這一朵,那一簇地撒在田埂上,好像繡在綠色大地毯上的彩色斑點。我舉目望去,金黃色的油菜花兒開得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會兒飛到這兒來說幾句悄悄話,一會又飛到那兒去吻一吻。這美麗的景色,多像一幅展開的美麗畫卷,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們興高采烈地帶著植樹工具來到山坡上,只見植樹林前已是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小朋友們有的拿著鋤頭在挖樹坑,有的正吃力地搬運小樹苗,有的用鐵鍬鏟著土,還有的拎著小桶到消防車那去接水……大家干得熱火朝天,小臉上都是紅通通的。
我們一家三口也加入了他們的戰斗,由我發號施令對工作進行了分工!看呀,爸爸用力地用鐵鎬刨著樹坑,累得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一把。媽媽也豪不示弱,在一旁用鐵鍬幫著鏟土,累得氣喘吁吁汗水直淌。而我呢,自告奮勇地去挑選一棵又直又高的女貞樹苗,可真沉呀!我把小樹苗放在挖好的樹坑里,雙手緊緊扶著樹苗,生怕小樹苗倒了。我的身后有一桶水,那是準備好給小樹苗“喝”的。爸爸弓著腰,手拿小鐵鍬,一鍬鍬地給小樹苗填滿土,我上前用腳把土踩實,看小樹苗已穩穩地站住了腳。我把水緩緩地倒進樹坑里,讓小樹苗“吃飽喝足”。媽媽細心地揀來幾塊石頭圍在小樹苗的四周,為它做了一個“防護墻”。我寫下一張卡片掛在小樹苗上:小小樹苗快快長,我會陪你一起經歷風雨和雪霜。當有一天你長成參天大樹,相信我們都會成為棟梁之材!小樹苗好像聽懂了我的話,沖著我連連點頭微笑,似乎在說:“謝謝你小朋友,讓我們一起長大好嗎?”
我們結束了戰斗,媽媽說我的小胖臉兒被汗水和泥土弄得一塌糊涂,簡直就像浸了泥水的舊地圖似的。但我的心里卻樂開了花,因為我嘗到了勞動的成果和快樂!
詳細點評:
優點: 景物描寫生動細膩:在文章開頭對林間小路上的景物描寫極為出色,“腳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刻已經蘇醒了,倔強地把頭伸出了地面。雖說只見一點兒嫩綠,但是卻充滿了勃勃生機。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這一朵,那一簇地撒在田埂上,好像繡在綠色大地毯上的彩色斑點。我舉目望去,金黃色的油菜花兒開得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會兒飛到這兒來說幾句悄悄話,一會又飛到那兒去吻一吻”,通過“倔強”“蘇醒”“嫩綠”“撒”等詞,將小草擬人化,生動展現其生機;把小花比作彩色斑點,形象描繪其分布之態;對油菜花和小蜜蜂的描寫更是富有畫面感,仿佛一幅色彩斑斕、充滿動態的春日畫卷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春日的美妙與活力,也巧妙地烘托出一家人參加植樹活動的愉快心情。 · 人物刻畫形象鮮活:在植樹過程的描寫中,對一家三口的刻畫細致入微,“爸爸用力地用鐵鎬刨著樹坑,累得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一把。媽媽也豪不示弱,在一旁用鐵鍬幫著鏟土,累得氣喘吁吁汗水直淌。而我呢,自告奮勇地去挑選一棵又直又高的女貞樹苗,可真沉呀!”通過對爸爸“用力”“累得滿頭大汗”,媽媽“豪不示弱”“氣喘吁吁”,以及“我”“自告奮勇”“可真沉”等詞語和短句的運用,生動展現了一家人積極參與、齊心協力植樹的狀態,讓讀者仿佛能看到他們忙碌而充實的身影,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 情感表達真摯自然:文中多處體現了作者對植樹活動的喜愛與投入,如在掛卡片時寫下的美好期許,“小小樹苗快快長,我會陪你一起經歷風雨和雪霜。當有一天你長成參天大樹,相信我們都會成為棟梁之材!”以及結尾處“我的心里卻樂開了花,因為我嘗到了勞動的成果和快樂!”這些語句直抒胸臆,沒有刻意渲染,卻能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勞動中的喜悅與滿足,以及對小樹苗成長的期待,情感真摯動人,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不足: 語言稍顯平淡:整體語言風格較為平實,在描述過程中雖然生動,但部分語句缺乏文采修飾。例如在描述一家人開始植樹時,“我們一家三口也加入了他們的戰斗,由我發號施令對工作進行了分工!”表述相對直接簡單,可以更加精煉和富有表現力,讓文字更具感染力。 情節連貫性欠佳:從描寫春日景色到開始植樹的過渡略顯生硬,“我們興高采烈地帶著植樹工具來到山坡上,只見植樹林前已是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對于如何從林間小路到達山坡這一過程沒有交代,使得情節發展不夠自然流暢,讀者在閱讀時可能會有突兀感。 主題深度挖掘有限:文章主要側重于描寫植樹活動的過程和樂趣,對于義務植樹的意義、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探討相對較少且不夠深入,僅停留在表面的勞動體驗和快樂傳達上,缺乏對更深層次內涵的挖掘與升華,使文章在思想內涵上略顯單薄。 建議: 提升語言文采:可以多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增添文采,如在描述一家三口走向植樹地點時,“我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如同奔赴一場與春天的盛大約會,沿著林間小路,邁著輕快的步伐,向著山頂公園進發”,使語言更加優美生動;同時,對勞動場景的描寫也可以進一步優化用詞,比如“爸爸那粗壯的手臂如同有力的杠桿,一下又一下地撬動著鐵鎬,每一次落下都好似與大地進行一場深沉的對話”。 · 增強情節連貫性:在段落過渡處適當增加一些銜接語句,使文章邏輯更加順暢。比如在從景色描寫轉到植樹活動時,可以這樣寫:“欣賞著這一路的美景,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山坡上的植樹點,眼前熱鬧的景象瞬間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讓讀者能更自然地跟隨作者的思路轉換場景。 · 深化主題內涵:在文章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對義務植樹意義的思考和感悟,比如在看到人們熱火朝天的植樹場景時,聯想到樹木對環境的重要性,如“一顆顆樹苗被種下,就像一個個綠色的希望在大地扎根,它們未來將成為守護我們家園的衛士,為我們抵御風沙,凈化空氣,這是一場多么有意義的環保行動啊”,通過這樣的表述,使文章不僅僅是記錄一次活動,更能傳達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深刻主題,提升文章的思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