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植樹樂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在充滿生機的春天,“我”和小張、小鄧拿著工具去植樹,我們精心挑選地點,齊心協力種下樹苗,滿懷期待地澆灌,期待與小樹苗共同成長,共享歡樂時光。作文正文: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個植樹的好季節,這不,我和小張、小鄧正拿著工具去植樹了。
我們邁著輕快的步子,哼著歡快的歌兒,來到了草地上。瞧!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花兒綻開了笑臉,柳枝抽出了新的枝條。我堅定地說:“這里的植物充滿了生機,一定是個土質優良的地方,就在這植樹。”
我拿出鋤頭,對準一個地方,輕輕一挖,哇!這里的土壤又黑又松軟,還能翻出蚯蚓來吶!果然選對了地方!不一會兒,我就把樹坑挖好了!哈哈!選對了地方可真是事半功倍呀!
我拿起樹苗,輕輕地把它放進坑里,然后讓小鄭扶著樹苗。我跑向遠處,仔細打量著樹苗,說:“往左一點,再稍微右偏一點。別動!完美!”小張開始填土,我仔細一看,提議道:“這可不行,得把大土塊敲成細碎的土,便于樹苗生根發芽!”小張聽了,點頭稱贊!我拿起鏟子,把大土塊敲碎,把細土鏟進了坑里。
樹坑填滿了,我拿起水壺,一邊澆水,一邊說:“小樹啊小樹,你要多喝點水,多喝水才能快快長高!我們才能在你的樹陰下玩耍,小鳥才能在你的樹上搭窩。”
看著我們親手種植的小樹苗,我仿佛多了一位“新朋友”,期待著它健康長大,期待與它共同成長。
詳細點評:
優點: 主題突出:緊扣“春日植樹”的主題,從決定植樹的地點,到挖坑、放樹苗、填土、澆水等一系列過程,再到對小樹苗未來成長的期待,完整地展現了一次植樹活動,使主題鮮明且富有感染力。 · 描寫生動:對春天的草地景象描寫細膩,如“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花兒綻開了笑臉,柳枝抽出了新的枝條”,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為植樹活動營造了美好的氛圍。在描述挖坑時,“輕輕一挖,哇!這里的土壤又黑又松軟,還能翻出蚯蚓來吶!”通過動作描寫和感嘆句,將挖坑時的輕松與驚喜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 人物刻畫較鮮明:通過對“我”、小張、小鄭之間互動的描寫,如“我堅定地說”“我拿出鋤頭”“小張聽了,點頭稱贊”等,展現出小伙伴們一起勞動時的默契與和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也體現了團隊合作的精神。 · 語言活潑自然:整體語言風格輕快活潑,符合青少年的身份特點和勞動時的歡快心情。比如“我跑向遠處,仔細打量著樹苗,說:‘往左一點,再稍微右偏一點。別動!完美!’”這些語句生動地表現出“我”在植樹過程中的認真與專注,以及勞動帶來的樂趣。 不足: 情節缺乏深度:文章主要側重于描述植樹的過程,情節相對簡單,缺乏一些更深入的情感或故事沖突。例如,在植樹過程中可以增加一些遇到的困難或挑戰,以及大家是如何克服的,這樣會使文章更具層次感和吸引力。 · 部分用詞可優化:文中部分詞語的使用略顯重復或普通,如“拿起”一詞多次出現,可以適當替換以豐富語言表達。另外,“不一會兒,我就把樹坑挖好了!哈哈!選對了地方可真是事半功倍呀!”這句話中“不一會兒”和“哈哈”的表述稍顯隨意,可以進一步優化語言,使其更加書面化和精煉。 建議: 深化情節內涵:可以在植樹過程中設置一些小波折,比如工具不夠用,大家需要輪流使用;或者在填土時發現有石頭影響樹苗生長,于是一起想辦法搬走石頭等。這些情節不僅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還能更好地體現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 · 優化語言表達:對于重復出現的詞語,可以根據語境進行替換。例如,第一次出現“拿起”可以用“握起”,第二次可以用“拎起”等。同時,對于一些口語化的表達,可以進行潤色。如“不一會兒,我就把樹坑挖好了!哈哈!選對了地方可真是事半功倍呀!”可以改為“不多時,樹坑便已挖好。選此地果然明智,可謂事半功倍。”這樣能使文章語言更加優美、精煉,提升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