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植樹記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三月,萬物復蘇、播種希望、百花齊放的美好時節,“我”在這樣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里,心生植樹的想法,并和小明一起在廣場開啟了植樹之旅,過程中雖有波折,但最終成功種下小樹苗,賦予了這個春天別樣的意義。作文正文:
三月,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三月,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三月,一個百花齊放的季節。我呆呆地望著窗外,腦海中閃過一絲計劃:天氣這么好,我何不迎著春風去植樹呢?
說干就干,我拿好工具,提起水桶,叫上小明,奔向廣場。我找好適合植樹的地方,細細地除去雜草,掄起鋤頭,對準土地,使勁地挖了起來,土又干又硬,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挖了小小的一個坑,我累得滿頭大汗。小明見了,忙說:“讓我來幫你吧!你來除草。”
我一邊除草,一邊看著小明,小明挖起來似乎毫不費力,不一會兒,一個又圓又深、濕潤溫馨的“家”就大功告成了。
我興致勃勃地拿起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坑里,又輕輕地把它扶正,可樹苗跟我唱起了反調,我往左,它往右。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小樹苗安撫好!
該填土了,我拿起鏟子,把細土鏟進樹坑,踩實。我正要收拾工具回家,小明說:“還沒澆水呢!”我忙拎起水壺,開始澆水,小樹苗貪婪地吸收著水分,頓時精神抖擻,筆直挺立,恰似一位挺拔的戰土。
詳細點評:
優點:
主題明確:緊扣“春日植樹”這一主題,圍繞從產生想法到實施行動,再到完成植樹的全過程展開敘述,條理清晰,讓讀者能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全貌,感受到作者對春日植樹這件事的熱情與投入。
· 描寫細膩:如對挖坑過程的描寫,“土又干又硬,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挖了小小的一個坑,我累得滿頭大汗”,生動地展現出挖坑的不易;還有對小明挖坑狀態的刻畫“小明挖起來似乎毫不費力,不一會兒,一個又圓又深、濕潤溫馨的‘家’就大功告成了”,通過對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也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在描寫樹苗種下后的狀態時,“小樹苗貪婪地吸收著水分,頓時精神抖擻,筆直挺立,恰似一位挺拔的戰土”,運用擬人手法,把小樹苗寫活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畫面感。
· 語言平實自然:整體語言風格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堆砌,卻能真實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和事件的細節,使文章更具親和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不足:
情節稍顯平淡:文章整體按照時間順序平鋪直敘,缺乏一些情節上的起伏或意外情況,可能會讓讀者覺得略顯單調。例如在植樹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小插曲,比如工具突然出現問題,或者遇到一些小動物等,這樣能使故事更加豐富有趣。
· 部分用詞可優化:文中個別詞語的使用還可以更加精準生動。比如“掄起鋤頭”一詞,雖然能夠表現出動作,但稍顯普通,可以換成“揮舞鋤頭”,使表達更具畫面感;“除草”一詞多次出現,可以適當用其他詞匯替換,避免重復,如“清除雜草”“打理雜草”等。
建議:
豐富情節內容:可以在植樹過程中設置一些有趣的小情節,比如在挖坑時不小心挖到了一塊大石頭,兩人齊心協力才把它搬走;或者在澆水時發現水壺漏水了,然后想辦法補救等,這樣既能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又能進一步體現勞動的不易和其中的樂趣。
· 加強情感表達:在描述植樹的過程中,除了對動作和場景的描寫,可以更多地融入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思考。比如在看到小樹苗種下后,可以寫一寫自己對小樹苗未來成長的期待,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等,使文章不僅僅是簡單的記事,更能傳遞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 提升語言文采:多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和優美的詞匯來潤色文章。例如描寫春風可以寫成“溫柔的春風宛如母親的手,輕輕拂過臉頰”;形容樹苗種好后的景象可以用“微風輕拂,小樹苗在陽光的照耀下,像是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熠熠生輝”等,這樣能使文章的語言更加優美生動,提升文章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