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題有何新特點?如何掌握這些特點
來源:網絡整理網絡整理
很多考生和家長、教師經常說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
這句話有多層意思,語文很重要,是其他學科的基礎,高考語文的難度將逐年加大。
冷絲今天依舊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的相關資料和研究論文,總結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的三大命題特征,僅供2020年高考生、語文教師參考。
第一個特點,語文試題既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也凸顯“增長知識見識”的重要性。
綜觀全國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試題取材覆蓋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學、藝術、歷史、科技等領域,內涵豐富廣博。
全國卷Ⅲ套試題文言文閱讀均取材于《史記》,全國II卷論述類材料節選葉嘉瑩論杜甫,全國I卷、II卷文學類材料分別選取魯迅的《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經典薈萃,名家云集。
全國II卷作文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要求考生對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祖國重要發展節點展開細節想象,全國II卷、III卷材料分別展示港珠澳大橋建成、“嫦娥四號”飛抵月球背面等反映國家進步的標志事件。
試題材料還包含有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書畫藝術等大量內容。
很顯然,2019年高考語文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試題素材的優勢,使考生在答題的同時領略我國文化經典、銘記歷史、感受當代成就,進而增長學識和見識。
第二個特點,考察高中生應用能力,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鑒賞等。
根據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可以發現,語文試題全面考查考生的關鍵能力——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鑒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不能讀死書。
試題重點選擇既能體現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展、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全國卷中,材料廣泛涉及世乒賽、冬奧會等體育熱點,傳統音樂、中國書畫等文化熱點,壓力與肥胖、生物酶與飲酒等生活熱點。
這種選材設計,有助于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理解語文、應用語文,在應用語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考查內容。與往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不限文體不同,2019年全國I卷作文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II卷作文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都明確規定考生必須采用演講稿、書信、觀后感及慰問信等特定的實用性文體。
這些實用性文體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
全國III卷作文題“畫里話外,師生情長”。該題雖未明確規定文體,但漫畫材料直接取材于每個考生都深有感觸的場景,有助于激發考生寫作熱情,抒發真實情感。
全國卷的作文題對中學寫作教學釋放出強烈信號:寫作要立足實際生活需求,強調實際應用,避免言之無物、大而無當。
第三個特點,聚焦學科素養,考察學生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將答題要求與人生體驗相結合,設計真實的任務情境。
全國I卷作文“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II卷作文“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設置5個具體寫作任務,要求考生任選其中之一,準確把握歷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體展開想象與思考,完成寫作。
這些任務要求通過設置與真實生活高度接近的寫作情境,對考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明了語文素養提升的具體方向。
全國卷的Ⅲ套試卷的第17~19題都是重點考查詞語運用、語篇銜接、語病修改或標點符號的運用,但這種考查并非孤立、簡單、直接展開,而是被設置在具體的閱讀情境之中,有助于考生結合人生體驗進行理解,推動語文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考查的落地。
高考語文命題者將試題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設綜合的探究情境。
全國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考查對魯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直接提問,而是借用教材中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話,引導考生在魯迅的作品群中進行綜合思考。
全國III卷古詩文閱讀第15題要求考生將劉禹錫原詩與教材背誦篇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進行語言風格對比,使考生置身于劉禹錫的作品群這一特定情境中進行審美感知、理性思考的遷移和整合。
全國I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考查對鐵凝原文內容的推斷,引入老舍的名言,也是這種命題思路。
這種綜合的探究情境創設可以幫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試題而教材,連點成面,在綜合思考中獲取新知,實現高考語文對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命題者巧妙地將試題設置與生活現實相結合,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
全國III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要求考生對“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說法進行分析,但“‘新型’的志愿者”這一說法并未直接出現在材料之中,是結合生活實際而設定的特殊問題情境,考生必須結合生活實際才能理解考查內容。
全國II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為什么說今天的中國橋梁已經成為體現國人自信心的一張名片”,該題也引導考生從材料中拓展開來,結合中國當代的偉大成就來深刻理解考查內容。
這些試題設置都著力于引導考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冷絲觀察到,高考語文命題的難度確實是在增加的,2019年命題對2020年備考生和語文教師最大的啟示就是:確實不能讀死書,尤其是復習備考階段,考生一定要要學會將語文知識融會貫通,同時,語文學習、復習要注意貼近生活。
唯有如此,你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復習語文,提高語文應試能力。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