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試題答案與解析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匯報》2016年8月6日消息風能是炙手可熱的綠色能源,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可能正一點一點地“侵蝕”著這個能源“新星”。國家氣候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近50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速越來越慢——也就是說,風變小了。
材料二?某沿海地區近地面等壓面示意圖(如圖1)。

(1)當發生材料二中圖示情況時,應出現于如圖2中的什么時間段(8時﹣16時/16時至次日8時)?說出你的判斷依據。
(2)“近50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速越來越慢——也就是說,風變小了”,若材料二圖示為我國現在的等壓面示意圖,則圖中a、b間等壓面的彎曲程度應該比50年前是變大還是會變小?為什么?
(3)在如圖3上標注箭頭完成熱力環流。
(1)應出現于8時至16時。
根據材料二中的圖示情況,近地面等壓面呈現彎曲狀態,這表明存在氣壓差異。
在白天,太陽輻射加熱地表,導致地面溫度升高,進而使得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密度減小,形成低壓區。
相對地,高空的空氣由于溫度較低,密度較大,形成高壓區。
因此,當出現圖示的等壓面彎曲時,應是白天時段,即8時至16時。
(2)圖中a、b間等壓面的彎曲程度應該比50年前變小。
根據材料一,近50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風速變慢,即風力減弱。
風力的大小與氣壓梯度有關,氣壓梯度越大,風力越強。
如果風力減弱,則意味著氣壓梯度減小。
氣壓梯度的減小反映在等壓面上,表現為等壓面的彎曲程度變小。
(3) 在圖上,從高壓區(通常是較冷的區域或夜間)向下標注箭頭表示空氣下沉。從低壓區(通常是受熱區域或白天)向上標注箭頭表示空氣上升。水平方向上,從高壓區向低壓區標注箭頭表示空氣流動。
熱力環流是由溫度差異引起的空氣流動。
在白天,地表受熱,空氣上升形成低壓區;而在夜間或較冷的區域,空氣下沉形成高壓區。
空氣從高壓區向低壓區流動,形成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