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鄧小平指出:“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
(1)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更替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
(2)請你立足社會更替規律闡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1)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更替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人們通過集體勞動和平均分配來維持生存。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資料開始私有化,產生了階級,從而出現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不同的社會形態。每一次社會形態的更替,都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突破了舊的生產關系,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2)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1. 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工人階級的剝削加劇,這與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相矛盾。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公有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消除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剝削關系,從而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2. 階級斗爭: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的。工人階級為了爭取自身權益,會不斷進行斗爭。隨著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將逐漸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局限性,并開始尋求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即社會主義制度,以實現更公平的分配和更廣泛的民主。
3. 經濟危機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存在著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些危機往往導致大規模的失業和社會動蕩。社會主義制度通過計劃經濟和公有制,可以更好地調控經濟,避免或減輕經濟危機的影響。
4. 科技進步與生產力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要求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更好地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5.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制度在理論上具有優越性,它強調公平和正義,追求共同富裕,這與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公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隨著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和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將逐漸取代資本主義制度。
6.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實行了社會主義制度。這些國家的發展經驗為社會主義制度的推廣提供了實踐基礎。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盡管道路可能曲折,但這一歷史進程是不可逆轉的。
注:非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相關試題:
- “曬客”一詞躥紅網絡。曬工資、曬消費、曬工作、曬寶寶……時下的“曬”成了公眾的常用詞,特別是人們越來越多地“曬”政治,“曬”也成了社會的政治生活形態。“曬”政治表明( )。
①我國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②人民行使監督權,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③人民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④公民是國家的主人,是國家權力的主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