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試題答案與解析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北方軍事集團割據混戰,導致人口大量死亡流徙,社會經濟破壞嚴重,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都蒙受戰亂之害,出現了“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的殘破局面。三國孫吳境內有“國稅再熟之稻,鄉貢八蠶之錦”。西晉時的“八王之亂”使黃河流域的經濟遭到毀滅性破壞,人們紛紛流徙江南。據史書記載,當時沿長江的建康、姑蘇一帶已是“阡陌如繡”。隋的暴政對北方社會生產的破壞無可置疑,而大運河的開鑿加強了南北經濟的溝通,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兩宋時期,少數民族的入侵使中原地區戰火蔓延。據統計北宋熙宗十年,南方占全國商稅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摘編自劉亞荷《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認識。(要求:從時期、原因、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
章節:高考歷史專題九 古代中國的經濟考點1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
答案
解析:
本題要求就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展開論述。綜合所學內容,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可從轉移的時間、原因、影響等方面進行闡述。如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始于漢魏之際,完成于兩宋時期。中國統一王朝的政治中心自古以來就在華北,文明的中心也在華北,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華北農業比江南農業優越。東漢末年以后,北方軍閥連年混戰,民族矛盾不斷激化,社會動亂,大量人口死亡或者遷移,使得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經濟受到戰亂的嚴重破壞。北方人民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勞動人口,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也有利于南方地區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經濟格局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南宋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為東南地區形成一個新的經濟重心的格局奠定了基礎,元明清時期南方壓倒北方繼續發展,南方經濟重心最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