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瞬間
來源:網絡作者:一帆 - 整理
導語: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理解父親辛勤付出的故事。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內心獨白,展現了主人公從自我中心到學會感恩和承擔責任的心路歷程。
正文:
周五放學回到家門口,“叮——叮”的鑰匙聲打破了整層樓的寧靜。我打開門,令人惡心的昏暗吞噬了我雙眼。我迅速打開燈,去洗個澡,把訓練的疲勞都消除后,便打開電腦娛樂。
“叮——”爸打開的家門。我依舊玩著。不知過了多久,爸叫我去吃飯。我很快就吃完,起身便回房做作業。我做著,刺耳的咳嗽聲和兩碗碰撞洗刷的聲音在耳旁回蕩,使我無法集中。
我累了,腦汁被榨干無法滋潤神經中樞。我躺在床上,很快就沉陷在夢中。
第二天醒來,已經是中午了。家里又剩下我一個人。我翻了翻課本,讀不進去,隨手拿起幾本漫畫讀了起來。
浩浩蕩蕩的,又是一個下午過去了。那熟悉的鑰匙聲響起,爸回來了。我看著他,放下包包,一貫的走進廚房。“嗒”小小的開火聲如此的響亮。我打開電視,虛偽的聲音在裝飾著整個家。
吃過飯后,我去洗碗。弄好了,踏進客廳,沖面而來的是那震耳欲聾的鼻鼾聲。他坐在硬邦邦的木凳上,睡得是比我在床上的香——他累了。那破皮的雙腳,那破碎的指甲,永遠印在雙眼的黑圈,都刻記著那辛苦的經歷。歲月狠毒的侵蝕他的身軀,他的身子便是一天天衰落。爸和我很少說話,可我都是清楚的,他總是為我想,為我操勞,一切的一切都以我為中心。盡管有時他會逆我意,阻止我做一些我想做的的事情,不過看著他現在的睡樣——我很開心有他,這樣的爸。
我回到了房間,月光照亮了每處角落,額外耀眼。我回味著,便埋頭復習。
我想長大,或許現在我又長大了一點。為了爸,我想學好,分擔他肩膀上的重物。我不管我以前怎么樣,現在就是現在。我不希望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要錯過今朝。
我從書上,從他人的口中都聽說“只為父母而學習的人,或許是一種孝心,但不會成為頂尖的'學者,因為他沒有熱愛學習而學習。”這是什么意思!我可不認同。就是有了他們,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就呵斥著自己他們都還沒放棄,我憑什么。每當我絕望時,又看到了他們盼望著我的樣子,是那么的充實、幸福。這或許有人說,何必要給自己那么多壓力了,這只會讓你止步。不!不會的。我累,他們更累。而他們給了我很多空間,讓我思考、反思,我才不會步入歧途了。這只會鼓勵著我,引導著我正確方向。
這是我,我的信念,就如同熱騰騰的咖啡,在喝盡之前都不會變冷的。
因為他們,塑造了現在的我。他們還不斷勾畫著我,使我更完美——我的心才會慢慢地蘇醒和剝落。昨天還不能寬恕的人,今天已經學會原諒;昨天還不能接受的事情,今天已經懂得理解。都是歲月教會我的人生,歲月讓我看到爸的真實面,歲月讓我思想變成熟。
我確實長大了。懂得他們的辛苦,明白他們所做的原因。這使我信心十足,大步地向前探索。
作文點評:
1. 文章結構:
文章以時間為主線,通過一天的日常生活,展現了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和心理成長。結構清晰,層次分明。
故事從主人公放學回家開始,到第二天的反思結束,時間跨度合理,便于讀者跟隨主人公的視角體驗情感變化。
2. 語言運用:
文章語言樸實而富有情感,如“令人惡心的昏暗吞噬了我雙眼”和“歲月狠毒的侵蝕他的身軀”,這些描述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使用了一些比喻和擬人手法,如“月光照亮了每處角落,額外耀眼”,增加了文本的文學色彩。
3. 情感表達:
文章成功地傳達了主人公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和自我成長的渴望。通過對比父親的辛勞和自己的輕松,主人公的內心變化顯得自然而真實。
文章末尾的自我反思和決心,展現了主人公的成熟和對未來的積極態度。
4. 不足之處:
文章中有些地方描述過于冗長,如對環境的描寫可以更加簡潔,以避免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有些情感表達可以更加細膩,比如在描述父親的形象時,可以更多地通過具體的動作和語言來展現,而不是僅僅通過外貌。
5. 具體段落點評:
第一段:通過鑰匙聲和昏暗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壓抑的氛圍,為后文的情感轉變做了鋪墊。
第二段:通過父親的咳嗽聲和洗刷聲,展現了家庭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反映了主人公的不專注。
第三段:通過主人公的夢境,暗示了內心的疲憊和逃避現實的愿望。
第四段:通過父親的疲憊和主人公的觀察,展現了父親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主人公開始關注和理解父親。
最后一段:通過主人公的自我反思和決心,展現了其成長和對未來的積極態度。
總體來說,這篇文章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深刻的內心獨白,成功地傳達了主人公的成長和對父愛的感激。雖然在某些地方可以更加精煉和細膩,但整體上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