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之本,治國之基
來源:網絡作者:好師來作文整理
導語:
誠信,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原則。從古代的商鞅變法到季布的守信故事,無不彰顯了誠信的力量。在當今社會,誠信更是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國家發展的基石。本文將通過歷史典故與現代視角,探討誠信的重要性及其深遠影響。
作文正文:
古人云,誠信乃人立足之本,人無信則不立。誠信,無論是在春秋戰國時的古代,還是在當代,人們都尤為重視。
誠信之人,所做之事都能受到人們的信任和支持。
秦國在變法時,秦孝公任用了一位叫做商鞅的人來主持變法,以圖秦國強大。商鞅為了在變法時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擁護。便立了一塊木頭在南門,并當眾許諾,誰只要能將這塊木頭搬到北門,誰就可以得到十兩黃金。圍觀者開始都不太相信,如此輕而易舉就得到高額賞金,不敢上前。商鞅又將賞金增加到了五十金,終于有人上前扛起木頭,搬到北門。商鞅當場兌現了諾言,賞給了他五十金。這就是立木為信的`故事。這件事流傳開以后,商鞅大獲民心,在百姓當中樹立了威信,人們紛紛支持變法,很快秦國便完成了變法,他的變法在秦國推廣開來。如果當時,商鞅并未賞給那位搬木的人五十兩黃金,他便不會得到秦國百姓的信任,人們自然也支持變法。正因為他信守了承諾,他用誠信換來了百姓的支持,使得新法得以推廣實施,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六國。
于國而言,誠信能換來民心。這足以說明,誠信有多重要!
對于個人而言,誠信也非常重要,可以這樣說,有時候如同自己的生命那樣重要。
自古守信用的.人便備受追捧。季布當年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項羽,是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當年項羽戰敗后,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在夏侯嬰的..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并拜他為郎中。因為他為人十分仗義,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所以,無論他逃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幫他,季布因此躲過一劫。后來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文帝時,任河東郡守。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用他的誠信,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在仕途上一展宏圖。
有人說,講誠信有啥難的,我也會。我覺得,一時一事講誠信確實不難,但想要長期堅持、廣為人知就不容易了。所以,一個人要守住誠信,就要一直堅持,一輩子堅持。這樣,它就會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助你成功!如果人人都講誠信,我們的社會就更加和諧,國家也會更加興旺。
詳細點評:
優點:
1. 主題鮮明:文章圍繞“誠信”這一核心主題展開,通過歷史典故和現代視角,深入闡述了誠信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
2. 內容豐富:引用了商鞅變法和季布一諾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厚度和說服力。同時,結合現代社會背景,使論述更具現實意義。
3. 語言流暢:文章語言表達清晰流暢,段落之間過渡自然,邏輯性強。
4. 價值觀積極:文章倡導誠信為本的價值觀,勸導讀者堅守誠信,傳遞了正能量。
不足:
1. 部分例證不夠貼切:雖然提到了商鞅變法的例子,但可以進一步挖掘與誠信相關的其他歷史典故,使論證更加充實。
2. 現代案例較少:文章較多地涉及古代事例,對現代社會中誠信缺失的現象描述較少,可以適當增加現代案例以增強現實感。
3. 邏輯銜接可優化:部分段落之間的過渡可以更加自然流暢,避免給人突兀的感覺。
綜上所述,本文成功地闡述了誠信在個人和社會中的重要意義,通過古今結合的寫作手法,讓讀者深刻理解到誠信的價值。在未來的寫作中,可以嘗試加入更多現代元素和具體案例,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