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宜川中學附屬學校

公辦
聯系電話:021-56080908-2204
學校官網:http://www.ycfx.pte.sh.cn/
學校地址: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1179號
宜川中學附屬學校簡介

一、學校概述
上海市宜川中學附屬學校坐落在上海市中山北路、交通路口,是普陀區“圈、鏈、點”重點布局、由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宜川中學承辦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占地面積11180平方米,校園環境清新雅致,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功能先進。2015年,學校被評為普陀區“素質教育先進校”。2018年7月,根據上海市教委頒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意見》(滬教委基〔2018〕45號),我校被列為“強校工程”實驗校之一。
※ 辦學理念:自主能動,快樂學習
※ 學校精神:自強不息,精彩生活每一天!
※ 辦學使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發展的教育,培養“四自四能”好少年。
※ 學校愿景:推進學校改革和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生喜愛、家長滿意、社會認可,充滿生活樂趣”的優質公辦學校。
※ 培養目標:培養“四自四能”好少年
※ 校風(校訓):厚德尚美,勤奮超越
※ 教風:敬業愛生,嚴謹篤學,協作創新
※ 學風:尊師明理,勤勉樂學,團結自信
※ 辦學方針:質量立校,內涵發展
※ 辦學策略:做精小學、做強中學、中小銜接、博雅致遠
※ 質量觀念:精細化管理,追求系統的、過程的和行為的教育質量觀
二、師資水平
學校堅持內培外引方針,從硬結構、軟結構、巧結構提升隊伍整體實力,現已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相對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高級職稱教師10人占12.4%,中級職稱教師34人占42%,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教師13人占16.1%,近年來獲得“市園丁”榮譽稱號3人,“區園丁”榮譽稱號16人。
在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名校長、名教師)計劃中,學校教師王浩軍是“攻關計劃”名師后備人選,陶愉欽是“攻關計劃”學員,蘇治芳入選“種子計劃”成員。
學校教師于芩是上海市中學德育管理與研究實訓基地學員。
在普陀區第五輪教師專業發展團隊中,指導團隊有3名高級指導教師:王靜(初中數學)、穆永芳(初中英語)、蘇治芳(小學教育科研);實踐團隊中有6名教育教學能手和6名教壇新秀。
近兩屆“普陀杯”教學能力評優比賽獲獎情況:一等獎2人,二等獎8人,三等獎26人。
三、辦學特色
※ 自能教育
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信仰自覺、道德自律、文化自信、生態自然的觀念和意識,能以辯證的觀念和積極的態度對待世界、他人與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順境與逆境,是一個自立、自信、自尊、自強,幸福的進取者。
※ 培養四種人格品質
※ 培養四種關鍵能力
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培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遵守、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養成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嘗試、創新創造。
培養職業能力,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需求,樹立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踐行知行合一,積極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
※ “一頁紙教學法”,學校的課堂教學文化
本項目是學校承擔的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在其“教師更會教,學生更愿學,教學更有效”目的的指引下,以六個實踐載體將教師把握學科教學知識、引導學生有效地學、設計精準的課后檢測、梳理高效學習策略、落實精選作業、激發學生學習信心聯為一體,推動學校不斷落實減負增效要求、追求優質均衡教育和建立“教師主動導、學生主動學”的教學生態。“一頁紙教學法”的理念和策略,尤其是“小組互助”的學友文化和學習管理機制已經深度融合在學校教育教學文化之中。
※ 特色課程,學校的六張“名片”
京劇—雅趣生活。學校從“識、賞、演、育”四個方面開展“我們愛京劇”為主題的京劇藝術教育活動,促進了音體美等學科的建設,提升了師生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使學校“厚德、尚美、勤奮、超越”的校訓更加鮮明了。
涉臺—研學生活。為進一步深化學校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涵,學校于2004年制定了《“走近臺灣”涉臺教育課程實施方案》,使學校涉臺教育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起來。經過十四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涉臺研學為品牌代表,“錦繡河灣?普陀行”、“前衛生態?上海行”、“美麗長江?中國行”和“一帶一路?世界行”為結構層次的學校研學生活課程體系和品牌建設的長效機制。
科技—創新生活。2012年起,與總校宜川中學進一步深化承辦機制,啟動“初高中創新教育有效銜接”實驗項目,著力探索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各年段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鏈,目前合作開發的課程項目有信息學奧賽課程、虛擬機器人課程等。學校“手機實驗室”課程被列為2015年度全國智慧教育課題。
閱讀—書香生活。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從小培養孩子熱愛書籍、喜歡閱讀的習慣,已經成為中小學校推動素質教育的共識和載體。學校悅讀課程建設經過十年的錘煉,“與書為友,讀書為樂”的理念形成共識。學校圍繞著“整”、“分”、“享”、“境”四個策略,閱讀行動正漸入佳境。
體鍛—健康生活。體鍛——健康生活,是我校立足于“一校一特”,一人多技,人人“體育有一強”的思路,不斷開發并完善的校本課程。學校提出了“雙能驅動,多技一長”的課程理念,希望學生在“體能”、“技能”皆具備的情況下,在掌握多種體育技能技巧的基礎上,人人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長。
紅十字—有尊嚴的生活。學校把弘揚紅十字精神作為優化育人模式、促進“四自”人格教育的重要主題和抓手,使紅十字青少年教育成為學校第六張“名片課程”。學校制定了《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課程方案》,明確了學校健康和安全工作的目標,通過構建“一三三”體系架構確定內容和實施路徑。
※“全明星”社團
為滿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落實《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的要求,我校開設“全明星”社團。通過小記者、小演員、小導游課程的實施與開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踐行生命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弘揚核心價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附校之星”,為學校代言,提升學校“名片”課程的知名度。
※ 附校學子展風采
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市區科技、藝術、體育、學科等各項比賽中嶄露頭角,榮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普陀區學生藝術節戲劇專場一等獎、上海市第十六屆運動會射箭全能個人淘汰賽第一名等各類獎項達1300余項。扎實的辦學、特色的課程、豐富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出了同學們的學習潛能,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附校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