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再續:皇帝抓捕騙子反被戲耍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皇帝因受騙子愚弄在大典上顏面盡失,怒而抓捕騙子。好不容易將騙子抓獲后,卻在與騙子的 “游戲” 較量中再次中計,讓騙子僥幸逃脫,上演了一出荒誕又諷刺的后續故事 。作文正文:
皇帝因為受到騙子的愚弄,在大臣,百姓面前顏面盡失。參加完大典,回到大殿后氣得半死,于是下令立即捉拿逃走的兩個大騙子。
這時,一個忠誠的老大臣對皇帝說:“殿下息怒,在短短兩個時辰內騙子跑不了多遠,我們就讓人喬裝打扮為農民、漁夫、旅店的小二在各個地方等著那兩個大騙子自投羅網。”皇帝聽了大喜,就讓人們按老大臣的方法,在每個城中的各個地方守株待兔。
終于,皇帝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兩個大騙子抓了回來。五花大綁地押到大殿之上,皇帝“和諧”地對兩個騙子說:“你們為我織的'衣服真是太漂亮了,所以為了謝謝你們兩個,我也打算讓你倆穿著這件衣服去街上走走,二位意下如何?”兩個騙子聽了大驚失色,說:“您的衣服,我們可不敢穿。”皇帝聽后說:“你們是不敢穿,還是覺得沒的穿?”兩個騙子嚇得不輕,話都不敢說了。皇帝見二人不說話,勃然大怒:“來人,把這兩個騙子殺了。”
這時,一個騙子趕忙對皇帝說:“我們做個游戲,如果我們贏了就放了我們,輸了就讓您殺死如何?”皇帝一聽想都不想就同意了。騙子說:“您是不是不會放了我們對不對?”皇帝想說是,可是回頭一想,不對,如果說是,就說對了就會放了兩個騙子。如果說不是,就是說會放了他們,就這樣,皇帝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不是,可是身為皇帝要守信,最后,沒有辦法只好放了兩個大騙子。
沒想到大臣們千辛萬苦才抓到的這兩個騙子,又使詭計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僥幸逃脫了。唉,這個愚蠢的皇帝,又上當了,直到最后也沒能殺死這兩個大騙子。
詳細點評 :
優點:
· 故事延續性:文章承接經典童話《皇帝的新裝》的情節,進行了合理的故事延展,讓經典故事煥發新的活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例如從皇帝被騙后大怒下令抓捕騙子開始,自然地引出后續一系列情節,符合故事發展邏輯。
· 情節緊湊:整體情節推進節奏較快,從決定抓捕騙子,到抓到騙子,再到騙子設計逃脫,一氣呵成,能夠吸引讀者一口氣讀完。比如 “終于,皇帝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兩個大騙子抓了回來。五花大綁地押到大殿之上”,簡短的語句迅速推動故事到下一階段。
· 人物塑造:通過語言和行動描寫初步展現了人物特點。皇帝的愚蠢,如輕易同意騙子的游戲提議;老大臣的忠誠,如提出抓捕建議等,都有一定體現。像皇帝說 “你們為我織的 ' 衣服真是太漂亮了,所以為了謝謝你們兩個,我也打算讓你倆穿著這件衣服去街上走走,二位意下如何?” 通過這種反諷的語言展現了皇帝的憤怒和報復心理。
不足:
· 語言表達:部分語句表述較為口語化和隨意,影響文章質感。例如 “氣得半死”“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僥幸逃脫了” 等表述過于直白、粗糙,缺乏文學性。在 “皇帝‘和諧’地對兩個騙子說” 中,“和諧” 一詞使用不當,無法準確表達皇帝此時憤怒又假意客套的復雜情緒。
· 細節描寫欠缺:文章整體敘述較為簡略,缺乏生動的細節描寫。在描寫抓捕過程 “皇帝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兩個大騙子抓了回來”,沒有具體描述如何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得抓捕過程顯得單薄。在人物對話場景中,也沒有對人物的神態、動作等進行細致刻畫,難以讓讀者產生強烈的畫面感。
· 邏輯漏洞: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在已經被騙子嚴重愚弄且憤怒的情況下,輕易同意騙子提出的游戲提議,顯得不符合常理,缺乏足夠的合理性鋪墊。同時,對于騙子提出的邏輯陷阱,解釋得過于簡單,沒有深入剖析皇帝陷入兩難的心理過程,讓情節轉折略顯突兀。
· 主題深度:故事僅停留在皇帝再次被騙子愚弄的表面情節,缺乏對人性、權力等方面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使得文章內涵不夠深刻,更像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續寫,而沒有展現出獨特的思想價值
具體建議
1. 優化語言:將口語化表述改為更書面、文雅的語言。例如 “氣得半死” 可改為 “怒不可遏”;“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僥幸逃脫了” 改為 “于眾人的注視下狡猾脫身”。同時,準確選擇詞語來表達人物情緒,如 “皇帝‘和諧’地對兩個騙子說” 可改為 “皇帝皮笑肉不笑地對兩個騙子說”。
2. 豐富細節:在描寫抓捕過程時,可以加入具體場景,如 “皇帝的侍衛們分成多路,在大街小巷中仔細搜尋。他們翻遍了破舊的閣樓,詢問了每一個可疑的路人,終于在城郊的一間破廟里發現了兩個神色慌張的騙子,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斗,才將他們成功抓獲” 。在人物對話時,增加神態、動作描寫,比如 “騙子雙腿微微發抖,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卻強裝鎮定地說……”
3. 完善邏輯:在皇帝同意游戲提議前,增加一些情節來體現皇帝的心理,比如皇帝心想 “我倒要看看這兩個騙子能耍出什么花樣,且先答應他們,到時候我身為皇帝,自有辦法處置他們” ,以此來增強合理性。對于騙子的邏輯陷阱,可以通過皇帝的心理活動詳細分析他的矛盾與糾結,如 “皇帝剛要脫口而出‘是’,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他突然意識到,如果承認不會放了他們,按照約定就必須放了這兩個騙子;可若說‘不是’,豈不是意味著自己會放過這兩個讓自己蒙羞的家伙,這讓他一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4. 深化主題:在故事結尾,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議論或暗示,引導讀者思考。比如 “這場看似滑稽的鬧劇,不僅是皇帝與騙子的較量,更暴露了權力階層的虛榮與愚蠢,以及人性中面對誘惑和陷阱時的脆弱與盲目”,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