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性格-2020年福建省中考作文-優秀作文展示
來源:網絡資源作者:整理
又一年盛夏,窗外,夏蟬的和鳴隨著悠揚的琴聲在時空中緩緩流淌。再握起琴竹,回想起三年與揚琴相伴的學習之路,記憶順著流淌進了時空的長河。
相逢·習之遇
“支支短棹追新月”,在學琴中遇見最初的自己,不是簡單的宮商之調,角徵之音,而是用心傾訴的感情。
第一次見到揚琴,那細致古樸的雕花鏤刻,梯形狀的琴身靜靜地架在檀木色的琴架上,我浮躁的心仿佛一下子被安撫下來。從此,我會幻想有一天能端坐琴前,手握琴竹,讓那芙蓉泣露之音裊裊而出,漾出一朵美麗的音樂浪花。
可是——
迷惘·習之阻
“沒有感情的融入,只有技巧的嫻熟,怎能表現出樂曲的那種意境呢?”老師的批評聲再次在耳邊響起。習琴三年有余,曾苦記曲譜,曾苦練技巧,但到了《漁舟唱晚》,卻總是無法表達出漁人們辛勤勞作后豐收的喜悅之情。窗外,驟雨初歇,烏云仍籠罩在空中,一片陰暗覆蓋心頭。無助與苦悶在心中徘徊,我既焦躁又茫然。
入心·習之華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腦海中忽然浮現出這句話。古人學詩如此,那學琴呢?我暗自思忖:一味的練習已沒有太大的效果,是不是可以從別的途徑而提高自己的感悟力呢?心頭的灰暗漸漸驅散。于是,接下來的日子,我在李白的《將進酒》中細細品味那豪邁酒脫的情杯;在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慢慢咀嚼那忠貞不渝的情愫。當讀到“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時,我不再有口無心,而是試圖體會范文正公對漁人疾苦的同情;當讀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時,我不再匆匆掠過,而是試圖體會張志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漸漸地我已心如止水,原來每一首看似簡單的琴譜都蘊含著作曲者的深情。
“青山翠柏為鄰客,一曲漁歌鷗鷺翩。”再次演奏《漁舟唱晚》,腦中不再是高難的技巧,而是一幅幅流動的畫面。琴竹似白鶴翻飛,靈活輕巧卻富有規律。輪竹,反筧、點弦,漣音、搖拔,每一個技巧背后都傾注著一份感情。抬手、收音,我已變得冷靜沉穩。我領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學無止境,我終要帶這一路的萬千花海,在這年盛夏中,帶著成熟的從容、青春的自信,向未來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