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么應對初中學生問題
網絡好師來整理
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和學校配合!這三點是關鍵!
1. 做一個有品位的家長
視人視其友,要求孩子盡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
2. 做一個善于溝通的家長
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信息交流,互相溝通,共同設計。要教育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敢于向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給家長。
3. 做一個積極而不消極的家長
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
4. 做一個懂一點辯證法的家長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 做一個很細心、不馬虎的家長
看重結果,更注重過程。接送時要求孩子帶回作業本并認真看一看,促進孩子養成習慣,平時學習要抓緊,不能大意。注意加強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學習時間,要利用假期多與孩子接觸、溝通。
6. 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承認差距,不求統一。文化課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于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7. 做一個有見識、有修養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后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后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后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8. 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各種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有關孩子成長的事,有關孩子品行表現和學習表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