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福建農林大學

公辦農林類大學
聯系電話:0591-83789216
學校官網:https://www.fafu.edu.cn/
學校地址:福建福州鼓樓鼓東
福建農林大學簡介
福建農林大學地處海上絲綢之路門戶、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福州,是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
福建農林大學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福建協和大學農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農學院。1952年,兩大文脈匯集成立福建農學院。1958年秋,省委省政府以福建農學院森林系為基礎,成立福建林學院。2000年10月,原福建農業大學和原福建林學院合并組建新的福建農林大學。
學校設有22個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為主的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現有本科生2.5萬余人,研究生1萬人。現有本科招生專業80個,獲批卓越農林人才試點專業8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9門。學校七次捧得“挑戰杯”“創青春”大賽“優勝杯”,在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六輪總榜單中位列第86位,居全國農林高校第3位。學校先后入選教育部首批創新創業50強高校、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全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
學校現有教職工3195人,其中專任教師2056人。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重大人才計劃、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國家杰青、國家優青等國家級人才147人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支、教育部創新團隊1支、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創新團隊2支和農業農村部創新團隊2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創新團隊1支。學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2個基地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涌現出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八閩楷模”等先進典型。
學校現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學科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10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學與動物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農業科學位居前1.12%。學校綜合實力在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排名中居第100名,在軟科2023中國大學排名中居第116名。在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居全球前700位,居國內農業類高校第6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學排行榜第930名,居內地農林高校第7名。學校入選自然指數全球科研機構排行500強,居國內農林高校第7名。學校現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部共建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中心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試驗站、分中心)7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地)8個、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1個。
學校是菌草技術發明單位,菌草技術已推廣到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福建省乃至我國農業科技對外援助的一張重要名片,為服務世界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學校選育出的甘蔗、黃麻、杉木、甘薯、花生、茶葉、蔬菜、花卉等新品種和形成的實用技術成果推廣覆蓋全國主要產區,牽頭制定烏龍茶、白茶國際標準。獲科技部、教育部批準建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海峽種業創新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1個地方產業研究院、8個縣域鄉村振興研究院,在全省8個設區市、42個縣建立47家科技小院,覆蓋全省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持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團隊支持計劃,構建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農村科技推廣服務新模式。
學校是教育部“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來自39個國家150余名留學生在校攻讀學位。學校率先對臺灣地區單獨招生。學校現有1個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福建農林大學戴爾豪西大學聯合學院和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知名高校開展20余個學生聯合培養和交流互換項目。學校于2013年與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共建孔子學院,積極開展中文教學、文化交流、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累計培養近萬名學員,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獲建“全球示范孔院”。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三面山林環繞,風景秀麗,鳥語花香。學校連續三屆獲評全國文明單位,2020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校園占地4900余畝,另有科教基地500余畝,教學林場5.5萬余畝。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含期刊裝訂本)315萬冊。擁有電子圖書(含電子期刊)328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