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第三中學(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校)

公辦
學校地址:江蘇省蘇州市臨頓路謝衙前14號
蘇州市第三中學(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校)簡介
蘇州三中發端于上世紀初的晏成中學和慧靈女中,1953年兩校合并為蘇州市第三中學。從1906年到今天,蘇州三中歷經118年風雨一路走來,始終懷著對家國的熱愛和對教育的夢想。學校于1960年被江蘇省委評為省重點中學,1998年恢復省重點中學校稱號,2004年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11年增名“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校”。
1906年建校以來,蘇州三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有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吳學謙;中國神舟五號指揮部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禮恒教授;骨髓移植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育種專家戴恩松;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專家王德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潘鏡芙;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冶金專家殷瑞鈺;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張祖勛等兩院院士,有著名腦外科專家杜子威,著名橋梁專家任旭初,改革先鋒、著名教育家于漪,著名作家蘇童等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
蘇州三中擁有一批有愛心、有水平、有思想、有魅力的“四有”教師,他們中博士、碩士學歷學位的教師占50%以上,特級教師、名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等榮譽頭銜的占50%以上。三中的教師團隊因為負責,而在業內享有美譽。他們不僅博學、儒雅、敬業、厚生,而且富有團隊精神,是一支有思想、有責任、有水平、有魅力的教師隊伍。
多年來,蘇州三中以其優秀的師資隊伍、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和嚴格而不失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幫助來到蘇州三中就讀的學生,從高一入學時原有的學習層次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實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按照教育局發展性評估,同等水平的孩子在蘇州三中發展得更好。
三中的老師們不僅對中高層次的學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而且對學習不太穩定、不太自覺的學生更是提供了“一生一策”的個性化幫扶措施。
1922年12月27日,梁啟超到蘇州,在蘇州三中前身晏成中學講演,演講里他提到,年輕人要做一個“狂狷”之人,意思是做人要具有不拘一格,積極進取而又潔身自好的品性。
而在1912年,孫中山先生曾為晏成中學揮毫題寫了“其道大光”四個大字。
“其道大光”正出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我們三中是蘇州最早做到智能教室全覆蓋的學校,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2016年,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遠程視察蘇州三中的“未來教室”后,高度評價三中的教育信息化:轉變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代表著教育發展的未來方向。2020年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審核認定為“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校”。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宗旨,蘇州三中始終將德育放在首位,依托蘇州市“陽光少年”評選活動這一品牌,構建富有三中特色的“陽光德育”體系,形成德育特色。從時間維度,將高中三年分為三個階段:高一年級以“適應”為支點,為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轉型”提供學習、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幫助;高二年級以“發展”為支點,為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和思想的獨立自由而提供幫助;高三年級以“成年”為支點,圍繞學生步入成年面臨的諸多人生課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培養他們追求真理和勇于擔當的品質,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基。
學校于2011年增名“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2015年建成省級多語種課程基地,2017年創建蘇州市國際理解教育實驗基地,下設中美融合課程實驗項目和中日融合課程實驗項目,均納入蘇州市中招計劃。十多年來,一大批學子從蘇州三中走向世界各地的名校留學深造。
多語種是三中一張閃亮的名片,我校多語種教學有三個不同方向:興趣學習方向、高考方向、出國方向。我們為全校孩子開設了包括日語、德語、法語、韓語、西班牙語等豐富的校本選修課程。而有一小部分孩子,不擅長英語學習或對日語等小語種更感興趣,但又想在國內參加高考,可以選擇高考外語選考日語。還有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中考前就確立了要出國深造的志向,還可以選擇我校中美融合課程(AP課程、A-level課程)、中日融合課程(日本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