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之路亦是成長之道——<西游記>讀后感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這篇讀后感以《西游記》中的火焰山故事為切入點,將師徒四人的取經歷程與學習生活巧妙關聯。作者既展現了經典文本的閱讀感悟,又通過自身寫作實例印證了"克服困難方能成長"的主題,在經典重讀與生活實踐之間架起了思考的橋梁。作文正文:
今天我看完了中國文學名著之一的神話小說——《西游記》。從這本書中我得到了許多感悟。
《西游記》是著名作家吳承恩寫的。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為線索,講述了孫悟空出世、大鬧天宮,最后被如來佛祖降伏在五指山下。后來唐僧救了孫悟空,孫悟空和唐僧一路取經,分別遇到了豬八戒和沙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為了保護唐僧去西天取回真經,一路上降妖伏魔,走過了十萬八千里,前后共十四年,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了真經。我覺得故事內容情節曲折,語言生動詼諧,并把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等形象和個性都描寫得十分活躍、生動可愛,讓人過目不忘。
整部《西游記》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這個火焰山可以把銅頭鐵身的`人化成汁。后來孫悟空和唐僧一齊飛過去,可唐僧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去。后來,孫悟空去借芭蕉扇。可第一次被扇到5萬多里遠的地方。第二次孫悟空跑到鐵扇公主的肚子,于是鐵扇公主借走了一把假扇子給孫悟空,沒想到孫悟空越扇火越大。最后用計策借來了芭蕉扇,滅了火,過了火焰山,繼續去取真經。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在我們的學習當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凡是遇到困難都要一一去克服它。從前我有媽媽幫助我,現在我要自己完成,我把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都用上了,有總分總,倒敘、插敘,先總后分……都用了。我把都用上去了。最后媽媽夸我寫了一篇好作文,語言精煉,內容豐富,使人一看就明白說的是什么。
以后我還要繼續努力,持之以恒,把學習成績提高。
詳細點評:
詳細點評:
第一段(作品概述):
優點:開篇簡明扼要,用"情節曲折,語言生動詼諧"等準確術語概括作品特色。以"過目不忘"收尾自然引出下文。
不足:對"人物形象描寫生動"的表述稍顯籠統,可舉例說明如"通過三打白骨精展現孫悟空火眼金睛"等具體例證。
建議:增加"比如豬八戒貪吃好色卻憨態可掬的形象,在偷吃人參果等情節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等具體分析。
第二段(火焰山情節):
優點:選取典型情節展開,敘事線索清晰。用"銅頭鐵身化成汁"等原著語言增強感染力。
不足:①"后來"重復使用三次,宜替換為"隨后""接著"等詞語;②對借扇過程的心理描寫不足,如補充"孫悟空從硬拼到智取的態度轉變,體現了成長智慧"更佳。
病句修改:原文"最后用計策借來了芭蕉扇"建議改為"最終憑借七十二變的神通與談判智慧,三調芭蕉扇終獲成功"。
第三段(學習感悟):
優點:由書及己的過渡自然,用總分總等術語具體展現學習方法,體現思考深度。
不足:①"從前我有媽媽幫助"與后文銜接稍顯突兀;②"語言精煉"等評價缺乏例證支撐。
建議:增加過渡句如"正如孫悟空在取經路上逐漸成熟",并將"媽媽夸我"改為"當我的作文《xxx》運用這些方法獲得A 評價時"。
第四段(總結提升):
優點:收束有力,呼應前文"八十一難"的堅持精神。
不足:可深化主題,如補充"這恰如唐僧師徒歷經劫難終修正果,學習亦是不斷超越自我的修行"。
詞匯優化:將"繼續努力"改為"在知識的取經路上勇往直前",增強文學性。
整體建議:
1. 結構優化:在每段段首添加小標題,如"經典重讀:取經路上的成長密碼""現實映照:作文本里的八十一難"等
2. 文學手法:可嘗試引用原著詩句,如開篇使用"敢問路在何方"歌詞,結尾化用"功成行滿見真如"原文
3. 思想深化:增加對"現代性"的思考,如"當代青少年如何面對自己的'火焰山'挑戰"
4. 語言潤色:將"過火焰山"等口語化表達改為"三調芭蕉扇"等專業術語,提升學術性
示例修改段落(第三段):
原句:"看到這里,我想到了在我們的學習當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優化后:"凝視著書中被烈焰炙烤的取經人,筆尖在作文稿紙上懸停的我忽然頓悟:求學何嘗不是一場西行?當深陷'語句干澀'的枯松澗,當遭遇'結構混亂'的盤絲洞,需要的正是悟空那般的智慧與堅持。那次撰寫《成長的足跡》時,我巧妙運用'三打白骨精'式的層層遞進法,讓'總分總'的結構骨架撐起'倒敘插敘'的血肉,終使平凡的故事閃耀出文學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