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蟬的樂趣
來源:網絡作者:一帆 - 整理
導語:
這篇文章通過描述作者在暑假期間捉蟬的經歷,展現了夏日的樂趣和挑戰。作者不僅捕捉到了蟬,還捕捉到了成長中的耐心和堅持,以及對自然生態的深刻認識。
正文:
在暑假里,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捉蟬了。
那一天我正在家里閑著,這時,一陣“知了”“知了”的叫聲吸引了我。對,捉蟬去!我興沖沖地拿起自制的“天羅地網”,來到屋外大樹下,仔細尋找起來。循著“知了”“知了”的叫聲,我很快發現一只大蟬,他附在樹干的頂端,扯著嗓子大聲地叫著“知了……”。你果真“知了”嗎?我心中暗暗好笑,遇上本少爺,你還是先謙虛謹慎一點吧!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果然,我剛要下罩,它“忽”地一下飛走了。看來謙虛謹慎的.應該是我呀!我不禁“唉——”長嘆一口氣,這一嘆氣不打緊,但樹上卻突然安靜下來,一只也不叫了,這給我增加了不少難度,看來干成一件事真不容易。
遇難而上應是我們應有的素質,我耐心地尋找起來。不一會兒,我又發現了一只“潛伏”的蟬,這次我吸取經驗教訓,更加小心,輕輕地靠近它,對準了,猛地向前一扣,蟬落網了,在里面拼命掙扎,我高興地把它放進瓶里,繼續捉。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廢功夫。”腳前一陣蟬鳴,抵頭一看,兩只蟬蹲在一起,我一個俯撲,兩只蟬一只也沒逃掉,一只在我手里拼命地叫喚,另一只卻只顧掙扎,不吭聲,我知道原因,這是一只雌性蟬,他沒有發音器,所以叫不出來,倒不是它視死如歸、堅強勇敢。
一個上午,我總共捉到七只。想起它們平日里專門吸吮樹干里的水分,影響大樹的生長,看著現在它們被我囚禁在一個小小的瓶子里此起彼伏地叫著,我心中就有了一份成就感,儼然成了一名為“民”除害的英雄。
作文點評:
1. 文章結構:
文章以時間為線索,按照捉蟬的過程展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
開頭直接進入主題,描述了捉蟬的動機和準備,中間詳細敘述了捉蟬的過程,結尾總結了捉蟬的成果和感受,整體流暢自然。
2. 語言運用:
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如“興沖沖地拿起自制的‘天羅地網’”,“扯著嗓子大聲地叫著‘知了……’”,這些描述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現場,感受到作者的興奮和蟬的活躍。
使用了一些比喻和擬人手法,如“蟬落網了,在里面拼命掙扎”,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
3. 情感表達:
文章成功地傳達了作者對捉蟬活動的熱情和樂趣,以及在挑戰中學會的耐心和堅持。
通過描述蟬的叫聲和作者的反應,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挑戰的積極態度。
4. 具體段落點評:
第一段:通過描述蟬的叫聲和作者的反應,成功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為后文的捉蟬活動做了鋪墊。
第二段:通過描述作者第一次捉蟬失敗的經歷,展現了捉蟬的挑戰性,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的幽默感。
第三段:通過描述作者吸取教訓后成功捉到蟬的過程,展現了作者的耐心和堅持。
第四段:通過描述作者意外捉到兩只蟬的經歷,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蟬的生態習性的觀察。
最后一段:通過總結捉蟬的成果和感受,展現了作者的成就感和對自然的責任感。
總體來說,這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詳細的描述,成功地傳達了捉蟬的樂趣和挑戰,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挑戰的積極態度。雖然在某些地方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但整體上是一篇充滿樂趣和啟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