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懶惰日常
來源:網絡作者:一帆-整理
導語:
本文通過描繪一個家庭晚餐后的輕松場景,展現了父親在家中的“懶惰”性格特點,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有趣互動。
正文: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性格特點,比如說,我老爸的懶。所以,我老爸就是一個超級懶惰的人。
“開飯了”媽媽喊道。我們幾個狼吞虎咽的吃起飯了,但,每次晚飯,我老爸總是第一個吃完。吃完后,老爸碗筷一丟,鞋子一脫,躺在沙發上的他已經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老爸嘴里叼著香煙,翹著二啷腿,悠悠閑閑的哼著歌。媽媽覺得每次她洗碗很委屈,于是對著老爸大聲喊道:“快,立刻,馬上,給我去洗碗。”老爸裝著沒聽見,把電視聲音調高了許多。
媽媽生氣了:“你聽見沒有?叫你去洗碗。”“哦,什么時候你讓我去洗碗?開什么國際玩笑?”老爸如夢初醒的問。接著他跟我嬉皮笑臉的對我說:“兒子,幫幫忙,你幫爸爸去洗碗,洗完碗后,我給你勞務費。”但我不以為然的回答說:“對不起,我還要做作業呢!”老爸又油腔滑調的哄著媽媽:“老婆,這次你就把碗洗完,下次我一定洗。”媽媽無可奈何的說:“跟你說了這么多,簡直對牛彈琴,還不如我去洗碗!”
這下,我老爸又懶在沙發上看他的電視。
作文點評:
1. 開頭部分:文章以直接而生動的方式引入主題,即父親的懶惰。通過對父親行為的具體描述(如快速吃飯、看電視、抽煙等),迅速建立起角色形象,讓讀者對這位“超級懶惰”的父親有了直觀的認識。
2. 中間部分:描述了母親與父親之間因洗碗而產生的小沖突。這部分通過對話形式展現,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體現了家庭成員間的日常互動。特別是父親用“勞務費”誘惑兒子洗碗的情節,增添了幽默感,同時也反映了父親逃避責任的小聰明。
3. 結尾部分:母親無奈之下選擇自己洗碗,而父親繼續他的“懶惰”生活。這一結局既符合人物性格設定,也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結束全文,留給讀者想象空間。
亮點:
- 文章采用生活化的語言和情景描寫,使得內容貼近現實,易于引起讀者共鳴。
- 通過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展現了家庭生活的溫馨與趣味,使文章富有情感色彩。
- 運用了對話和細節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使得故事生動且具有畫面感。
不足:
- 雖然文章以幽默為主調,但在表現父親懶惰的同時,可能略顯單一,缺乏對其他家庭成員性格的深入挖掘或對比,使得故事層次稍顯單薄。
- 文章中的一些表述(如“油腔滑調”、“對牛彈琴”)雖然形象,但可能過于口語化,影響文章的整體文學性。
- 可以考慮在結尾處加入一些反思或總結,引導讀者思考家庭責任分配、親情溝通等更深層次的主題。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是一篇充滿生活氣息的記敘文,通過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了家庭中的小插曲。通過進一步豐富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題思想,可以使文章更加完善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