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勇敢的攀巖挑戰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每當看到別人在大膽攀巖時,我就暗自埋怨:為什么別人敢攀巖,我就不能呢?終于有一天,機會來了。這段導語通過對比他人與自己的行為,引出了對攀巖機會的渴望,為下文詳細敘述攀巖經歷做了鋪墊,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使其想要知道作者在得到機會后的表現以及是否克服了困難。作文正文:
每當看到別人在大膽攀巖時,我就暗自埋怨:為什么別人敢攀巖,我就不能呢?終于有一天,機會來了。
暑假里,媽媽帶我去昆山的蒙特利玩。到那里時已經是中午了,雖然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人不想出門,但是樂園門口已經人山人海,排成了一條長龍。好不容易等到我們進去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攀巖區、滑草區、餐廳區、水上碰碰車……反正我們響水沒有的,這里都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
我急忙把媽媽拉到攀巖區。我先玩“樓梯攀巖”。我壯著膽子走了進去,可我的心卻還在“撲通撲通”直跳。我學著別人的樣子,順著“樓梯”一級一級往上爬。不一會兒,就爬到了中間部分。這時候,我感覺到手很累,左手一滑,抓不穩,滑到了右邊,嚇得我渾身冒冷汗,心臟在加速跳動。幸虧右手抓得牢,不然我就掉下去了。我使勁一擺,左手趁勢一抓,又抓穩了。定睛一看,我已經在高高的半空中了,再往下一看,下面的人很小。
這時,我的兩條腿不由自主地直打哆嗦,感覺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難以呼吸,真想放棄算了。但是看著巖下不停鼓勵我的爸媽,我心想,我總不能辜負了他們對我的期望啊!好在下面有攀巖的教練教我怎樣做,按照教練的指示,我又重新鼓起勇氣,腳下用力一蹬,又跨過了一級“樓梯”。呵!我終于戰勝了自己的恐懼!這時,在下面一直鼓勵我的爸媽為我鼓起掌來。我又有了力量,很快爬到了下一個“樓梯”。這時我越來越累了,攀巖的速度越來越慢。但是我依然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終于爬到了“樓梯”的最頂端。最后被安全繩緩緩地降了下來。此時,不知是汗水還是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媽媽摸著我的頭說:“杰寶貝,你太厲害了!”后來,我又去玩了“水上碰碰車”、“蹦床”、“滑草”等項目,累得我精疲力竭。
經過這次攀巖挑戰,我的膽量增長了許多。同時我也知道了,無論做什么事,如果放棄肯定是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詳細點評:
(一)優點 1. 情節清晰連貫: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詳細地敘述了在昆山蒙特利攀巖的全過程。從剛開始的期待和進入攀巖區,到攀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手滑、腿哆嗦、疲憊等,再到最終在教練指導和父母鼓勵下克服恐懼取得成功,最后還提及了之后去玩其他項目,整個情節完整,過渡自然,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攀巖過程中的情感起伏和心理變化。 2. 人物情感真摯:文中對作者自己在攀巖時的恐懼、猶豫、掙扎以及最后的自豪等情感描寫得十分真切。例如“我的兩條腿不由自主地直打哆嗦,感覺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難以呼吸,真想放棄算了”,生動地表現出恐懼的程度;而“我又有了力量,很快爬到了下一個‘樓梯’”則體現了在鼓勵下重新振作的狀態,使讀者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 主題明確深刻:結尾處作者總結“經過這次攀巖挑戰,我的膽量增長了許多。同時我也知道了,無論做什么事,如果放棄肯定是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明確了文章的主題,即通過這次攀巖經歷所獲得的成長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讓讀者明白面對困難要堅持到底才能收獲成功的道理。 4. 細節描寫豐富:在描述攀巖過程時,對動作、心理等方面的細節描寫較為細致。如“我壯著膽子走了進去,可我的心卻還在‘撲通撲通’直跳。我學著別人的樣子,順著‘樓梯’一級一級往上爬。不一會兒,就爬到了中間部分。這時候,我感覺到手很累,左手一滑,抓不穩,滑到了右邊,嚇得我渾身冒冷汗,心臟在加速跳動。”這些細節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緊張和恐懼。 (二)不足 1. 語言表達稍顯平淡:整體語言風格較為平實,部分語句缺乏文采。例如“我急忙把媽媽拉到攀巖區”“累得我精疲力竭”等表述比較口語化,可以使用一些更生動形象的詞匯或修辭手法來提升文章的語言美感,如“我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奔向攀巖區”“疲憊如同潮水般將我淹沒”。 2. 環境描寫欠缺:對于攀巖區周圍的環境描寫較少,除了提到“樂園門口已經人山人海,排成了一條長龍”,沒有對攀巖區自身的環境特色進行更多的刻畫,如場地的布局、設施的特點等,使得故事背景不夠豐富和立體,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環境描寫來增強文章的畫面感。 3. 深度挖掘不足:在描述攀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時,雖然有一定的表現,但還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在克服恐懼后,可以進一步探討這次經歷對自己性格或心態產生的更深層次的影響,而不僅僅局限于膽量的增長和知道堅持的重要性。 建議 1. 優化語言表達:多運用一些優美的詞匯、成語、俗語或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修飾語句。例如,形容攀巖時的緊張可以說“我的心像懷揣著一只小兔子,在胸腔里瘋狂地跳動著”;描寫手滑時可以說“我的手就像濕滑的泥鰍,從巖石上溜了下來”。這樣能使文章的語言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2. 補充環境描寫:在文章中適當增加對攀巖區環境的描寫,如“攀巖區的巖壁高聳入云,仿佛在向我挑釁。周圍的防護設施堅固而可靠,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陽光灑在巖壁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讓整個區域充滿了活力和挑戰的氛圍。”這樣的描寫可以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發生的場景,增強文章的整體氛圍。 3. 深化心理描寫:在攀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部分,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剖析。比如在成功登頂后,除了自豪,還可以思考這次經歷對自己未來面對困難時的態度會有怎樣的改變,或者從這次挑戰中領悟到的一些關于自我突破和成長的更深層次的道理,使文章的主題更加深刻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