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之我見
來源:網(wǎng)絡作者:格子
提要:
作者開篇點明《水滸傳》的名著地位,接著講述自己對影視劇和原著的不同感受,重點引出對書中主要人物宋江的喜好,并闡述了他人對宋江的不同評價,最后表達自己對宋江以及《水滸傳》中人物與故事關系的看法。
作文正文:
《水滸傳》這是一本婦孺皆知的書了,他被中國人民分為四大名著之一。
早在許多年前,我也曾在影視劇中看過《水滸傳》劇情的確很精彩,我也陷入了癡迷。
但如今我才知道閱讀原著是什么感覺,就像其他書籍一樣,影視劇中的劇情和書中的內容是略有差別的。
我所喜歡的.書中人物便是主要人物之一:宋公明了。說起他,讀過水滸就會想到正義二字,我還會說他仗義。但是他也是個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宋江身居水火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忠義之烈也,真足以服100單八人者之一。”文學家李卓吾曾如此褒揚宋公明,而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曾認為,《水滸》宋江獨惡。對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此人乃忠義之士,絕不會背叛梁山兄弟,這是他的性格,但他過分認同朝廷,覺得所見之惡事只官兵所為,上了梁山后,他只是一心等待朝廷招安,這是他的信仰,只不過最后,信仰蓋過了性格而已。
無宋江,不水滸。沒有宋江,梁山也不會興盛太久,最終結果只有一死,有了宋江,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水滸傳耐看的是人,其后才是故事,不同的人讀水滸都有不同的感覺,這便是《水滸》了。
詳細點評:
一、優(yōu)點 (一)觀點明確文章圍繞對宋江的評價展開,觀點鮮明,作者認為宋江是忠義之士,雖過分認同朝廷,但不會背叛梁山兄弟,且強調了宋江對梁山發(fā)展的重要性,如“無宋江,不水滸。沒有宋江,梁山也不會興盛太久,最終結果只有一死,有了宋江,才有了后面的故事”,讓讀者能快速了解作者的主張。 (二)引用論證恰當為了支撐自己的觀點,作者引用了文學家李卓吾對宋江的褒揚之詞和文學批評家金圣嘆認為“《水滸》宋江獨惡”的評價,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使自己的論證更具說服力,也展現(xiàn)了對相關文學評論的了解。 (三)結構清晰文章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展開,先提出對《水滸傳》原著和影視劇差異的感受,引出對宋江的喜愛,接著分別闡述他人對宋江的不同看法和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強調《水滸傳》耐看的是人物以及不同人讀有不同的感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四)語言較有文采文中使用了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和句式,如“身居水火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等,使文章語言更生動形象,增添了文學性。 二、不足 (一)內容深度不夠1. 在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時,雖然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大多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挖掘宋江性格形成的深層原因,如他的成長背景、社會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等。例如,對于宋江過分認同朝廷這一特點,只是簡單提及,沒有詳細闡述其背后的復雜因素。 2. 對《水滸傳》中人物與故事關系的理解較為單一,僅強調人物的重要性,沒有進一步探討人物與情節(jié)、主題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如宋江的行為如何推動故事發(fā)展以及體現(xiàn)作品主題等。 (二)論據(jù)不夠豐富除了引用李卓吾和金圣嘆的評價外,基本沒有其他論據(jù)來支撐自己對宋江及《水滸傳》的觀點,使得文章內容略顯單薄,說服力不足。 (三)語言表述稍欠嚴謹部分語句存在一些小瑕疵,如“《水滸》宋江獨惡”這種表述不太完整,可改為“金圣嘆認為《水滸》中的宋江是獨惡之人”;“不同的人讀水滸都有不同的感覺”中“水滸”應改為“《水滸》”,使表達更準確規(guī)范。 三、建議 (一)深化內容1. 深入剖析宋江的性格,從多個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比如,可以探討他的家庭出身、社會經(jīng)歷如何影響他對朝廷的態(tài)度,以及他為何在梁山兄弟和朝廷之間產(chǎn)生這樣的矛盾心理。 2. 進一步闡述人物與故事、主題的關系。舉例說明宋江在故事中的關鍵作用,如他的決策如何改變故事走向,以及他的行為如何體現(xiàn)《水滸傳》的主題思想,如忠義與反抗、招安與自由等之間的矛盾掙扎。 (二)增加論據(jù) 1. 可以列舉更多《水滸傳》中的情節(jié)來證明宋江的性格特點,如他在面對招安時的猶豫和無奈,以及他在處理梁山事務時的一些做法等。 2. 引用其他專家學者或知名作家對《水滸傳》及宋江的分析和評價,拓寬論證的視角,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三)優(yōu)化語言 1. 修改不完整的引用表述,使其符合規(guī)范。例如,將“《水滸》宋江獨惡”改為“金圣嘆曾指出‘《水滸》宋江獨惡’”。 2. 檢查文章中的用詞和標點符號,確保語言表達準確無誤。如將“不同的人讀水滸都有不同的感覺”改為“不同的人讀《水滸傳》都會有不同的感覺”,使語言更加嚴謹規(guī)范。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有一定的價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通過上述改進措施,可以使文章在內容深度、論據(jù)豐富度和語言準確性等方面得到提升,更能深入地表達作者對《水滸傳》中宋江這一人物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