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智慧之思
來源:網(wǎng)絡作者:格子
提要:
作者開篇點明觀點“智慧出人才,無智不出才”,以《水滸傳》第九回中林沖的事例為引,闡述其感悟,隨后聯(lián)想到班級同學成績差異與智慧、努力的關系,強調(diào)智慧需努力且要懂得忍耐,最后呼吁同學們不做笨蛋,有智慧。
作文正文:
智慧出人才,無智不出才。林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我讀《水滸傳》第九回時就懂得了這個道理。
《水滸傳》第九回講的是:林沖遭高太尉的陷害,被發(fā)配到滄州,在關鍵時刻魯智深救了林沖,后來一直護送他到滄州,到柴進莊上時,林沖棒打洪教頭,把他打敗了。
這讓我想到許多許多……
班上,成績好的人有許多,而成績不好的也那么一些人,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是因為他們雖然也有智慧,但只有一點。洪教頭花了好大的功夫也沒有打敗林沖,而林沖只用了幾個動作就把洪教頭打敗了。智慧也是要靠努力的,不努力學習哪里有智慧呢?天上還會下智慧雨不成嗎?我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我們也是祖國未來的設計師,你想讓祖國變成什么樣,祖國就會變成什么樣。
智慧和愚笨并不是你改變不了的,聰明的人稍微一點不努力就會變笨,笨的人只要通過努力也會變聰明的。所以我要對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說:“你們不要因為自己成績差就不努力了,放棄了,你們要毫不氣餒,堅持不懈,成功就會向你們招手的”。
另外,林沖不僅聰明,他還能忍耐。班上好多男生,別人說他幾句,他就罵別人,還說好多難聽的話,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在你罵別人時,別人什么感受你們知道嗎?
所以,請你們有智慧些,不要做笨蛋,難道不是有智出才,無智無才嗎?
詳細點評:
一、優(yōu)點 (一)立意積極文章圍繞“智慧”與“人才”的關系展開,借助經(jīng)典名著《水滸傳》中林沖的事跡,傳達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如智慧需要努力、應學會忍耐等,對讀者具有一定的激勵和引導作用。 (二)聯(lián)系實際能夠將閱讀名著的感悟與班級同學的成績狀況相聯(lián)系,使文章內(nèi)容更貼近生活實際,讓讀者尤其是同齡人容易產(chǎn)生共鳴,增強了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和說服力。 (三)結構清晰整體結構較為分明,以《水滸傳》情節(jié)為開端,接著闡述對班級現(xiàn)象的思考,最后發(fā)出呼吁,層次遞進,符合議論文的基本結構,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二、不足 (一)對原著解讀片面1. 僅以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情節(jié)來論證觀點,對于林沖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該情節(jié)背后的復雜社會背景、人性特點等缺乏深入挖掘,使對《水滸傳》的解讀略顯浮于表面。 2. 在論述過程中,將林沖的成功簡單歸結為智慧和努力,忽略了其他因素如武藝基礎、性格特質(zhì)等,不夠全面客觀。 (二)語言表達欠佳1. 部分語句表述口語化嚴重,如“天上還會下智慧雨不成嗎?”“你想讓祖國變成什么樣,祖國就會變成什么樣”等,過于隨意,缺乏書面語的嚴謹性。 2. 邏輯連貫性有待加強,例如從林沖的例子到班級同學成績的過渡稍顯生硬,沒有自然流暢地銜接不同層面的討論。 (三)論證深度不足1. 在論述智慧與努力、忍耐的關系時,只是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分析論證過程,如努力如何轉化為智慧,忍耐對個人成長具體有何作用等,缺乏深度和說服力。 2. 對于成績不好的同學的呼吁,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和建議,顯得空洞。 三、建議 (一)深入解讀原著1. 全面分析林沖這一人物形象,包括他的性格特點、武藝高強的原因、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動機等,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水滸傳》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觀念。 2. 在引用原著情節(jié)時,可以多引用一些細節(jié)描寫或相關人物的評價,增強論證的可信度。 (二)提升語言質(zhì)量1. 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句,可將“天上還會下智慧雨不成嗎?”改為“難道智慧會如同雨水般不請自來嗎?”等更具書面語色彩的表達。 2. 運用連接詞或過渡句增強段落之間的邏輯連貫性,如“由此及彼,聯(lián)想到我們班級中的現(xiàn)象”等,使文章行文更加流暢。 (三)深化論證內(nèi)容1. 詳細闡述智慧與努力、忍耐之間的關系,比如通過舉例說明努力如何積累知識、提升技能從而轉化為智慧,忍耐如何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培養(yǎng)堅韌的品質(zhì)和思考能力等。 2. 針對成績不好的同學,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心態(tài)調(diào)整等方面的建議,如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學會從失敗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等,使呼吁更具實際指導意義。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啟發(fā)性,但在對經(jīng)典的理解和運用、語言表達及論證深度上存在一些不足。通過上述改進措施,可以使文章更加深刻、豐富、有說服力,更好地展現(xiàn)作者的思考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