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追求真理的名人事例、故事
來源:好師來整理作文素材分類:成長,啟發(fā)
1、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故事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Galilei,1564——1642)他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zhàn)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chuàng)立新說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薩,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并被終身監(jiān)禁。他以系統(tǒng)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薩。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Galilei,但現已通行稱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稱呼他的姓。因為翻譯問題,所以姓眾說紛紜,以伽利雷為準。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球同時落地”的著名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xù)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但是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試驗的說法后來被嚴謹的考證否定了。盡管如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要前往參觀,他們把這座古塔看做伽利略的紀念碑。
1609年,伽利略創(chuàng)制了天文望遠鏡(后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并用來觀測天體,他發(fā)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fā)現了木星的四顆衛(wèi)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借助于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后發(fā)現了土星光環(huán)、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等等。這些發(fā)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著有《星際使者》《關于太陽黑子的書信》《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關于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和《試驗者》。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wèi)一、木衛(wèi)二、木衛(wèi)三和木衛(wèi)四命名為伽利略衛(wèi)星。
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fā)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fā)現了新宇宙”。
2、科學家哥白尼追求真理的事例
哥白尼(1473——1543)是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chuàng)始人。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蘭東部的托倫。他的父親是一位曾經當過市長的商人,母親是一位富商的女兒。哥白尼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姊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10歲時,父親染上瘟疫死亡。全家由舅父務卡施接濟。哥白尼在文化名城沃茨瓦維克讀了中學,1491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在天文學家勃魯澤夫斯基的指導下研讀天文學和數學。
1496年,為了進一步深造,哥白尼前往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意大利留學,先后就讀于波倫亞大學、帕多瓦大學和法拉臘大學,繼續(xù)鉆研數學、天文學、醫(yī)學和法學。他有幸結識了文藝復興的杰出人物達·芬奇,并且拜敢于向舊觀念挑戰(zhàn)的學者諾瓦拉(1454—1504)為師。正是在諾瓦拉的影響下,他開始對地心說產生了懷疑。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一面在里茲堡從醫(yī),一面從事天文學的研究。1512年舅舅去世,哥白尼移居弗洛恩堡,在大教堂任僧正。教堂城墻的一角有座箭樓,哥白尼用它建立了一個小天文臺。他自制了各種儀器,孜孜不倦地從事天文觀測和研究達30多年。
他在1510年寫成的《淺說》初稿中,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體,地球和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動,只有月亮才真正圍繞地球旋轉。1530年,終于圓滿地完成了日心說的建立工作。于1543年3月用《天體運動論》書名出版,全書共有六大卷。
由于嘔心瀝血的辛勤勞動,從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惡化,經常出血、中風。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與世長辭,終年70歲。據說他閉目的時候,還用冰冷的雙手撫摸著剛剛印好的《天體運動論》樣書。
3、關于魯迅追求真理的故事
魯迅年輕的時候,他抱著醫(yī)學救國的初衷東渡日本學醫(yī)。在第二學年里,學校增加了一門學科——細菌學。教學這門課程時,細菌的形狀全部是用幻燈片顯示的,有時也穿插放映一些時事幻燈片。有一次,課后放映一部關于日俄戰(zhàn)爭的記錄片,片中出現一個鏡頭,許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間諜的中國人,這個人將被砍頭示眾,‘而周圍看熱鬧的人一個個體格強壯,卻精神麻木。這對督迅的刺激特別大,他覺得,一個人體格無論如何強壯,但精神愚昧無知,就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因此,要緊的是“醫(yī)治”人們的思想。于是,他毅然棄醫(yī)從文,用筆作武器,喚醒民族的覺悟。
魯迅先生一生連續(xù)不斷地寫了五百多篇戰(zhàn)斗的雜文,成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家。
4、關于朱德追求真理的事例
1922年,朱德為了表達他信仰共產主義的決心,毅然脫掉馬靴,換下軍裝,放棄了榮華富貴,只身來到上海。他找到了當時的D負責人陳獨秀,提出了入黨的要求,但陳獨秀沒有同意朱德的申請。于是,朱德于決定出國留學,去德國,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xiāng)去尋找真理。
1922年1l月,朱德宋到法國馬賽港,聽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的負責人正在柏林,連行李都沒打開便直奔德國。在這里,他遇到了比他小十二歲的周恩來,鄭重地向這位二十四歲的年輕人提出了加人D的請求。
請求很快得到批準,從此,朱德同志站在新時代的前列,為中國不懈地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