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公辦綜合類大學
聯系電話:020-87610212 020-37937663
學校官網:https://www.gzvtc.edu.cn/
學校地址:廣東廣州荔灣沙面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簡介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是一所以先進制造、石油化工和信息類專業為主,經、管、商、貿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高等職業學校。前身為廣州業余工業科技學院,1964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廣州市總工會和廣州市科協聯合舉辦;先后更名為廣州市業余科技學院(1973 年)、廣州市職工業余大學(1983 年)、廣州市職工大學(1995 年),2004年,改制為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校)。辦學60年來,先后榮獲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國家首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國家高等職業院校管理與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特殊貢獻獎、廣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突出貢獻單位、廣東省綠色學校。2022年,入選廣東省省域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培育建設單位;2023年,入選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標桿學校建設單位。
學校現有環市東、從化、黃埔、龍洞、東川五個校區,托管廣州市總工會外語職業學校和廣州市從化區高級技工學校。設有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石油化工學院、財經管理學院、外語商貿學院、餐飲旅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9個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近萬人。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發展戰略,堅持“一團三化”(職教集團、協同化、數智化、國際化)辦學思路,秉承“立品、為學、稟藝、礪身”校訓,立足廣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緊密對接綠色石油化工、智能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內涵建設,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學校堅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品牌謀發展”,實施“一院一品牌、一專一特色、一師一優課、一生一特長”的“四個一”教學方略,聚力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緊密貼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開設專業30個,其中,國家級骨干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9個、重點專業3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5個,省級品牌專業數和高水平專業群數均位居全省前列。現有5個專業與韓山師范學院、嶺南師范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聯合開展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試點。主持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商務英語專業),參與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1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先后入選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8部,“十四五”省級規劃教材5部,獲首屆全國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優秀教材二等獎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在線開放課程7門,廣東省高校就業創業金課1門。
學校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牽頭成立全國智能綠色石化、數智餐旅、關務與數智商貿3個行業產教融合體及廣州工程職業與職工教育集團;與ABB(中國)有限公司、華為、中國石化、廣州酒家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國家級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1個、工信部“專精特新產業學院”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2個、國家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1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9個、實訓基地8個、產業學院5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3個、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基地2個、公共實訓中心2個、協同育人平臺1個,市級產業學院、特色專業學院和產教融合示范學院8個。入選教育部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籌建合作院校。擁有譚展鵬—黃敏健廣繡技能大師工作室、朱茵潔-王世安計算機仿真技能大師工作室、馮莉中式面點師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學校堅持科教融匯,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廣州市知識產權試點校”。學校積極與企業、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搭建應用技術研發平臺,建有校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5個,其中,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2個、省級產教融合創新平臺3個。組建校級及以上科研創新團隊6支,其中,省級科研創新團隊3支。學校現有有效授權有效專利261件,其中,國外發明專利1件,國內發明專利77件、實用新型專利89件、外觀專利94件,在第三方發布的“2024年全國高職院校發明專利授權排行榜”中位列第22位,在“2024年中國高職院校科研與社會服務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31位,持續保持在排名前30%內。入選“粵港澳大灣區高校院所專利轉化資源庫”首批入庫單位。先后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各類省級項目60余項。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名師 名匠”領銜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全國技術能手1名,省級教學(創新)團隊4個,省級教學名師1名,南粵優秀教師3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省級高職教育專業領軍人才培養對象1名,省級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8名,省級職業院校產業導師(團隊)6個。教師先后獲省級信息化教學、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獎64項,廣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大賽一等獎3個、金牌講師獎2個。
學生在各級各類技能賽場上屢獲佳績,先后獲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家級獎項49項(其中一等獎5項)、省級獎項563項(其中一等獎149項)。2015年,石油化工技術和西餐宴會服務首獲國賽一等獎,實現廣東省該賽項“零”的突破。先后有10名學生獲得廣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一等獎,1人獲“職業規劃之星”總冠軍,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省分賽中獲3金1銀2銅,在全國總決賽中獲2銀1銅;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爭奪賽中獲1銀2銅;先后在“挑戰杯”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中獲獎50項,其中,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
學校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并進,統籌推進職教出海。先后與瑞典斯堪尼亞(SCANIA)有限公司共建斯堪尼亞產業學院,與南澳大利亞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SA)開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合作辦學,與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英國密德薩斯大學等聯合開展國際經濟與貿易、現代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專業學分互認項目。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開發和輸出職業教育資源,先后面向印尼、巴厘島、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中文 職業技能”“數字媒體技術”、粵菜烹調、“全球視角下的短視頻營銷”等援外培訓;為岡比亞和巴基斯坦開發的跨境電子商務技術員NTA4級和供應鏈運營技術員4級2個職業標準正式納入兩國職業教育體系;先后與馬來西亞國際鄭和研究院共建海絲文創研發基地,與國立新西蘭理工學院—北方理工學院共建姊妹學校關系和烹飪基地;與港澳地區的院校及機構開展培訓和交流活動,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學校堅持育訓并舉,打造社會服務知名品牌。獲批廣東省總工會重點支持建設的廣東工匠學院,先后獲批成為廣東省石油化工技能鑒定站、廣東省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社會評價組織和院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
學校堅持黨建引領,構建立德樹人新格局。獲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建設單位1個、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全省高校黨建“雙創”項目培育單位2個、全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廣東行”專項行動建設單位1個。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實施基于實踐雙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專業學習基于工作過程實踐主線、素質養成基于生活過程實踐主線,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先后獲全國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團隊5支,省級重點(優秀、燈塔)團隊28支、優秀個人23人。2021年學校被授予廣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近3年,校團委先后獲得廣州市五四紅旗團委和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1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1人獲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1人獲廣東省優秀學生骨干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