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延安大學

公辦綜合類大學
聯系電話:0911-2650666
學校官網:http://www.yau.edu.cn/
學校地址:陜西西安新城西一路
延安大學簡介
延安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現為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陜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推薦院校、“優師計劃”地方專項培養院校。
學校成立于1941年9月,歷史可上溯到1937年創辦的陜北公學。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次會議研究決定,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學,首任校長吳玉章。1943年至1944年,魯迅藝術文學院、自然科學院、新文字干部學校、民族學院、行政學院相繼并入延安大學。后根據中共中央部署,延安大學大部分遷往東北、華北等地辦學,將新民主主義的新教育推向全國。延安大學留守院系于1947年3月輾轉至陜甘晉地區辦學,并于1948年7月遷回延安恢復正規辦學。1949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決定延安大學改稱西北人民革命大學,遷往西安辦學。1953年3月,西北局決定將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改為西北政法干部學校,所辦班次分別歸并于西北師范學院、西北民族學院、西北黨校、政法干校等西北地區院校。1998年延安醫學院、延安市人民醫院與延安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學,被列為陜西省省屬重點大學。2005年學校被列為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2011年被列為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
學校現有新城、楊家嶺、萃園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800余畝,建筑總面積達到了108萬平方米。現有學生20000余人,教職工1600余人。學校設有16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1所直屬附屬醫院、1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有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省級優勢和特色學科、1個省級一流學科。有61個本科專業,1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8個省部級創新團隊,5個院士工作站、2個社科名家工作室。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緊扣“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總目標,對標“弘揚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創新”總要求,制定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凸顯四大特色、提升五大水平”的目標任務和“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以改革創新增強動力”的工作舉措,各項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新的成績,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學建設邁上新臺階。
學校確立了“延安精神特質”(信念堅定、求真務實、敢于擔當、樂于奉獻、善于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構建了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體驗教學和踐行活動為“兩翼”的延安精神“一體兩翼”育人體系,推動延安精神教育由“知”“情”向“意”“行”轉變,形成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延安精神育人格局。延安精神育人成果獲評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小紅專”項目入選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并獲“互聯網 ”大賽國家級銀獎。近年來,在延安精神滋養下,廣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新冠疫情防控、“十四運會”志愿服務等,援疆進藏、應征入伍蔚然成風。
學校組織實施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一大批課程入選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獲批省級教改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省級優秀教材獎多項;省級以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實現新增長;學生在國際獎、國家級獎項屢創新高,首次獨立組隊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獲銀獎。學生科研能力不斷提升,涌現出在《自然》《柳葉刀》等期刊發表通訊論文的一批先進典型。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組織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培育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等5個特色學科群,被列為陜西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獲批省級“一流學科”學科1個。新增6個碩士一級學科,9個專業學位類別。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區”,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批陜西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校組織實施“科研創新能力躍升工程”“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國家級科研項目、科研平臺、科研獎項數量大幅增長,“低階煤熱解氣化一體化高效利用技術”“水凝膠面膜基布制備技術”等一批重點成果實現轉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榆陽實踐”研究成果得到陜西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為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重大決策提供了咨詢與支撐。
學校組織實施“一流師資引育計劃” “延安精神熔鑄師魂實施方案”入選“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高層次人才建設實現大突破,博士教師占比大幅提升;多個二級單位和多名教師受到國家級、省級師德表彰,學校獲批陜西省師德教育實踐基地,涌現出了“全國模范教師”雷忻等一批先進典型。
學校組織實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工程”,堅持和完善“一章八制”,修訂《延安大學章程》,常態化推進制度“廢、改、立、釋”。實施了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人事聘任制度改革、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醫教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等綜合改革,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完善。
學校組織實施“對外交流與合作增效計劃”,合作成立了“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紅醫聯盟”、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延安市碳中和研究院。學校與69所高校、院所簽訂了合作協議,與延長石油集團等家100多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建立了多樣化、多層次的學習和交流項目,學校被列為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師海外研修項目實施院校、港澳臺招生資格院校。
延安大學是新時代延安精神傳播中心,學校注重發揮延安精神“輻射源”作用,堅持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培訓。近年來,面向省內外高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累計舉辦近1542個班次,培訓8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