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

公辦財經類大學省級
聯系電話:020-38251888,020-28867333
學校官網:https://www.nhic.edu.cn/
學校地址:廣東廣州天河興華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簡介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發源地的廣東,工會事業蓬勃發展,廣東省各級工會急需培養大批有文化、有素質的工會干部,1952年秋,還處于籌建時期的廣東省總工會成立了廣東省工會干部學校,1960年廣東省工會干部學校被撤銷,1963年廣東省委批準建立廣東省工青婦干部學校,1971年廣東省革委會下令撤銷省工青婦干校。直到1980年,廣東省工會干部學校正式恢復,借用廣東省總工會招待所作為辦學場地辦班。1986年,廣州市天河區天平架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占地32畝,改變了“邊籌建、邊辦班”狀態,成為廣東全省工會干部培訓中心基地。
1993年7月19日,經過深入調研和多方論證,廣東省總工會干部學校在其基礎上創辦了廣東省第一所民辦高等學校——南華工商學院,走上了長達24年的公有民辦新體制辦學的探索之路。干校與南華長期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承擔工會干部培訓和學歷教育兩種功能。2016年8月23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辦學性質由民辦轉為公辦。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辦公廳正式發文,公布通過2017年教育部備案的專科教育高等學校名單,同意學校轉為公辦院校并更名為“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
學校現有天河校區(廣州市天河區沙太南路)、黃埔校區(黃埔區長洲島)、清遠校區(清遠清城區職教基地)三大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099畝,規劃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主校區坐落于清遠廣東省職業教育城,校園占地995畝。學校總資產11.78億元,圖書館館藏文獻共計99.07萬冊(其中紙質文獻71.53萬冊(含圖書、報刊合訂本)、電子圖書25.45萬余種、光盤2.02萬張),訂購現刊353種、報紙82份。
自2009年始,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一直維持萬人規模,截止2020年4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總數11188人,專任教師及外聘教師600余人,多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等海內外名校,教師隊伍結構良好、水平較高,擁有“廣州地區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金教鞭獎”“省級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教師多名,“雙師型”教師近200人。2009年以來,學校教師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16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項目46項,廳局級項目66項,學會課題37項,橫向課題66項,公開出版著作、教材86部,發表論文1273篇。2016年專利實現零的突破,至今已取得各類專利26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1項,外觀設計專利10項,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3項。
學校現有7個二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體藝部,共有15個系,在專業結構上以商科為主,兼含工科,涵蓋經濟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等十大學科門類。擁有2個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2個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立項,1個省級診改立項、2門省級精品開放課、2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5個省級實訓基地,4個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項目,1個省級教學團隊立項項目,22項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多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2018年,學校成立全國首家工匠學院“廣東工匠學院”,廣泛開展職工素質技能提升培訓,2019年中央電視臺13套《新聞周刊》欄目以廣東工匠學院為主線拍攝時評節目《工與匠》,在五一期間播出,獲得良好社會反響。
學校面向全國17個省、市、區招生,并開展中高職銜接、高本銜接、高職專業學院以及針對退役軍人、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等開展多種類別招生模式。根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統計,2019年我校在全省90所高職院校中理科錄取分數排名11名,文科錄取分數排名20名,我校錄取分數再創歷史新高。至今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術技能人才近6萬名,畢業生大多數已成為廣東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各行業的中堅力量,為各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省內外享有良好聲譽。根據《學校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19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6.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業專業對口率為78.35%,平均薪酬為3357元/月,在滿意度調查方面,93.40%的畢業生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聘用過本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生感到“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占比達95.05%,無用人單位反饋不滿意;受訪用人單位對本校各院系畢業生反饋“滿意”的占比均處于88.00%以上。
學校結合職業教育特點與人才培養規律,圍繞學生“專業發展、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創造性地提出并實施了“一線定位,博雅教育”的先進教育理念,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果。近三年來,我校獲得“挑戰杯”系列競賽獎項共39項,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國家級比賽2項,省級比賽49項,其中,我校2018級動漫專業李安琪同學獲得第九屆廣東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高職組特等獎,并榮膺“職業規劃之星總冠軍”稱號。
學校先后與廣州市公證處、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45個,先后與白云國際會議中心等26家知名集團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合作辦學關系。廣州從化碧水灣溫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廣州市東方賓館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伯頓飲食服務有限公司、廣州桃花湖旅行集團分別與我校合作,開設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專業,為報讀該些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助學金。除國家獎助學金外,學生可通過國家助學貸款,建檔立卡專項資助,應征入伍學費資助,學校內部獎學金,學生年度人物評選獎勵,勤工助學等多種途徑獲得獎勵資助。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合作辦學,2007年以來,分別與釜山外國語大學、東明大學、東國大學、新羅大學等韓國大學合作,施行“2 2”專本連讀模式,截止2017年,輸送到韓國大學就讀的人數達700多人,已成為廣東省同類型院校韓語專業人才培養和韓國留學的重要基地。2014年,學校與泰國博仁大學正式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設了東盟國際貿易專業方向,是廣東省第一家與泰國建立合作關系的專業方向。2015年,學校商務日語專業開始運行2 1留學方式,學生可以以半工半讀形式在日本留學1年。學校還與我國臺灣地區蘭陽技術學院、銘傳大學、亞洲大學簽訂友好合作協議,互派交換生。2018年與加拿大卡納多應用文理學院合作,開展短期交流、學分互認、留學深造。
27年來,學校數易校名,幾度遷徙,雖歷經滄桑,卻弦歌不輟。一代又一代南華人踐行“求真務實、勤懇好學、健康和諧、儒雅自尊”的校訓,篳路藍縷,薪火相傳,共同鑄就了學校的發展與繁榮。未來學校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推行創新強校建設規劃(2019-2021)、創新強校工程533提升計劃(2017-2021),鞏固傳統商科優勢,優化專業結構,集中資源培育工科新增長點,著力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打造“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綜合型、示范性”高職名校,成為南方高職教育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