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江西工程學院

私立理工類大學
聯系電話:(0790)6351177
學校官網:http://www.jxue.edu.cn/
學校地址:江西新余渝水城南
江西工程學院簡介
江西工程學院創始于1983年10月,歷經新余無線電培訓班、江西渝州電子工業學院、江西渝州電子工業專修學院等辦學階段。2001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成為普通高職院校。2014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江西工程學院。2018年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131.74萬平方米(1976畝),在中國大學排行榜官網(CNUR)的2023年中國民辦大學占地面積排名第52位,建筑面積56.5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7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77.23萬冊,電子圖書185萬冊。現有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載體),2個省級創新創業基地,1個江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8個實驗中心含251個實驗室,130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部),開設以工學為主,涵蓋工、文、經、管、藝、教6個學科門類的38個本科專業。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余人,教職員工1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6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壇新秀1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中青年骨干教師5人。
現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示范專業2個。艾瑞深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各專業類一流專業排名,學校區塊鏈工程專業排名全國第二,評為A 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2門,省級線上優質課程5門,省級“一線課堂”優秀微課1門,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
升本以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82項;出版專著、教材19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400余篇,其中高質量論文240余篇;獲國家專利授權730余項;2019年以來獲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3項、中央引導專項資金項目1項;獲江西省科技項目立項3項、省級教改課題立項42項;從第一屆起連續四屆參加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展示和推介我校最新科技創新成果,為推進成果轉化,擴大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貢獻。其中,江西高校第四屆科技成果對接會,學校共有22個項目參展,現場簽約3600萬元。連續8年代表江西參展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2項產品獲優秀產品獎,是江西省唯一的獲獎高校。根據神針評價(SZPJ)公布的《中國民辦本科院校科研競爭力排名(2023)》,在385所普通民辦院校中排名較前幾年持續上升,位列第13位,在江西省民辦本科院校名列前茅。
學校是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實施單位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雙促機制構建”項目試點單位。升本以來,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9項;參加國家和省級技能競賽獲獎2758項,其中國家級競賽獎361項、省級競賽獎2397項。在2022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江西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0項。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天工開物》創新品質和工匠精神,逐漸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特色和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學校秉承“勤樸敏信”的校訓,立德樹人,造富于民,為國家培養了應用型人才20萬余人,造就了數十位億萬富翁。畢業生中,有“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歐敏、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李國平、中國算法芯片行業十大領軍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孫清煥、全國勞動模范萬亞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標桿李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仆程廣京等杰出校友。七位畢業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學校躋身2016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100強,排76名(民辦高校唯一進100強);以綜合實力量化得分85.5分在中國大學排行榜官網(CNUR)的2022年ABC中國民辦大學百強榜單排名第81位;在最新發布的2023軟科中國民辦高校排名(主榜)位居第68名。
學校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全省僅3所民辦高校入選;榮獲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測評A等次(優秀);在由人民網主辦的全國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抱石藝術學院黨總支《構建“藝術之光·鑄魂育人”黨建新體系》黨建創新活動成功入選,并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進行專題展示。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民辦非企業單位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江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江西省平安校園、江西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抱石藝術學院直屬黨支部被評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權威媒體報道了學校辦學事跡。
新時代,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恪守教育公益性,突出師生至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