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湖南文理學院

公辦綜合類大學
聯系電話:0736-7186016
學校官網:https://www.huas.edu.cn/
學校地址:湖南常德武陵城東
湖南文理學院簡介
湖南文理學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位于國際濕地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省常德市。
學校始于1958年創辦的常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原常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原常德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常德師范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2003年更為現名,先后匯集了湖南農學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學院、常德市城鄉建設職業技術學校、常德藝術學校各自學科專業優勢,至今已有65年高等教育辦學歷史。學校2016年被確定為國家“產教融合工程應用型本科規劃高校”,2017年被確定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被確認為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2018年高水平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是“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省級園林式單位”“湖南省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先進高校”等。2020年起,學校調入湖南省本科一批錄取高校。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占地面積2000余畝,校舍建筑總面積68.33萬余㎡,教學用房面積29.75萬余㎡,實驗室面積15.25萬余㎡。擁有充足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和圖書文獻資料,目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8億元,圖書館藏紙質圖書253萬多冊,電子圖書226萬種(305萬多冊)。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文、理、工、農、史、法、經、管、教、藝、醫十一大學科門類,現有18個教學院、1個獨立學院,69個本科專業(含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000余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550人,其中,專任教師1205人,教授149人、博士470人。擁有國家杰青、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芙蓉學者、湖南省121創新人才工程人選等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人才工程人選120余人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和科研團隊10個,擁有國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員1人,湖南省教指委副主任委員2人。
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先后獲得教育部“新文科”項目1項,省級“新文科”“新工科”“新農科”項目5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3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立項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280余項。現有漢語言文學、地理科學、學前教育、英語、體育教育5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音樂學、美術學2個國家改革試點專業,以及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24個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省級應用特色學科7個。獲批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建成國家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各1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立項國家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課程67門;立項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省級思政“金課”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有校級優質課程300余門。
學校教學科研平臺基地充足,獲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國家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中國水產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水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7個國家級教學和科研平臺,擁有“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與發展”和“水產高效健康生產”2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水生動物重要疫病分子免疫技術”等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水產生物資源與環境生態”等4個省工程研究中心、“環洞庭湖區域發展”等8個省級社科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水產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知識產權中心、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省級示范實驗室等其他省部級教學和科研平臺近100個。
學校秉承“科研促教學”的宗旨,科研水平顯著增強。近5年來,先后承擔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科技部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級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40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CSCD收錄近1100篇;先后出版學術著作300余部,其中國家級出版社出版105部;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技成果獎28項,其中國際鉑金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中國發明創業獎成果一等獎1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00余件,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軟件制作權1000余件等。
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富有特色,成績突出。近年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一直位居湖南省同類高校前列,學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并被湖南省教育廳授予“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示范校”稱號,被省發改委授予“湖南省雙創示范基地”稱號,多次被評為“湖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經驗《湖南文理學院:培養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入選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主編的《教育體制改革簡報》,上升為國家經驗。
學校先后與美、英、德、澳、波蘭、日本、韓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72所大學建立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師生交流、教學和科研合作,并分別與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韋布洛分校、韓國牧園大學舉辦3個本科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項目數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我校從2004年開始招收留學生,至今累計招收來自35個國家的400余名留學生。
學校堅持校地校企合作,服務“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遴選高水平博士作為“科創助理”派駐20個市直部門,服務政府決策;選派300多名教授博士組建29個專家團隊,開啟“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動,為200多家本土企業上門送技術、送服務,開創了高校服務地方新模式。先后與常德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緊緊圍繞機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當地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先后與中車汽車集團等500多家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先后接受委托項目1000余項,累計投入研發經費3億余元,解決了企業多項技術難題。
學校黨建工作亮點紛呈。在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中,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綜合評價獲“好”的等次。學校全面推進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構建大黨建大思政立體化的工作格局。目前培育創建了國家級黨建“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各1個;省級黨建“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各3個;校級黨建“標桿院系”4個、“樣板支部”13個,形成“國家-省-校”三級聯動培育機制。學校黨委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決策部署,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受中國鄉村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委托,牽頭完成了《中國教育扶貧報告(2020-2021)》(湖南卷)藍皮書和《中國教育發展與鄉村振興報告(2022)》(湖南卷)藍皮書編寫工作,并獲“突出貢獻獎”。
2021年,學校召開了第四次黨代會,確定了今后五年的“123456”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個目標: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立足兩大戰略:“人才強校”戰略、“學科強校”戰略;實現三大突破: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突破,國家級標志性成果突破,醫學專業設置突破;堅持四大發展:“轉型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實施五大工程:黨建引領工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工程,師生綜合素質提高工程,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師生幸福感提質工程;建設六個文理:“示范文理”“活力文理”“一流文理”“卓越文理”“開放文理”和“幸福文理”。
經過六十五年的發展,學校凝練了“博學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訓,形成了“尚善尚知尚行、愛國愛校愛人”的校風。目前,學校正朝著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目標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