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武功縣高級職業中學

公辦普通學校普通中專
學校地址:咸陽市武功縣普集鎮正陽路
武功縣高級職業中學簡介
學校情況
(一)學校概況。武功縣高級職業中學是一所公辦性質的多功能綜合性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組建于1998年,占地110畝,總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學校資產總價值4400多萬元,現有7大實訓基地,建有實習實訓實驗及多功能部室43個,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68萬冊(含電子圖書)。學校建有15000平方米的學生運動場及開放型群眾文化休閑廣場和環形塑膠跑道、100米直道,設有一個大型觀看臺、一個足球場和2個籃球場,建有乒乓球臺10余個,羽毛球場2個。
(二)學生情況。目前在校學歷教育學生2375名,其中一年級學生751人、二年級學生804人、三年級畢業生820人。學校現有中專、“3 2”五年制大專、成人教育、短期培訓四個辦學層次,設有計算機應用、數控技術應用、焊接技術應用、電子商務、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無人機操控與維護、工藝美術、幼兒保育8個專業。在校學歷教育學生鞏固率98.5%,較2020年增長0.3%。學校在辦好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全員培訓,廣泛開展面向“三農”、企事業單位在崗職工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全年完成線上、線下各類培訓較2020年增長14%。
(三)教師隊伍。學校目前在編教師總人數133人,研究生9人,本科119人,專科5人;中高級職稱79人;現有專任教師108人,其中雙師型教師49人,專業課教師66人,外聘教師18人。師生比1:18,雙師型教師比例為45%,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100%,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比例32%。各項指標較2020年基本持平。
(四)設施設備。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7000元,生均實訓實習工位數0.6個。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68萬冊(含電子圖書),覆蓋所有專業,生均286冊,較上一年增加9冊。目前學校功能部室齊全,實習實訓場所及設備達標。
二、學生發展
(一)學生素質。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推進德技并修的育人機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開齊上足德育課,在校生犯罪率為零。課堂教學體現課程思政,積極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學生操行合格率98%以上。學校以教法改革為突破,創新教學模式,實行多方參與的教學評價機制,學生文化課、專業課合格率達到95%以上。學校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本校全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評定和上報工作。2021年學生體質測評合格率99%以上。我校2021屆畢業生全部就業或進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畢業率達到100%。在全國2020年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我校1個學生團隊榮獲二等獎,在陜西省2020年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中我校3個學生團隊榮獲二等獎,1個學生團隊在榮獲三等獎,在咸陽市2020年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中我校25名學生獲得15個項目的獎項,這些成績的取得,推動了學校跨越式發展。
(二)在校體驗。學校通過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改進學校的管理和服務,學校管理規范有序,校園氛圍和諧文明。調查內容涵蓋理論學習滿意度、專業學習滿意度、實習實訓滿意度、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生活滿意度、校園安全滿意度、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等方面,問卷調查項目設置有單項分值及滿意和不滿意的原因,通過調查綜合分析,學生對理論專業學習、社團活動和校園安全的滿意度達到96.6%以上,對實習實訓和生活滿意度達到94.3%以上。通過對畢業生抽樣調查回訪,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度達到93.8%以上,學生體驗滿意度比上年均有提高。對個別學生提出的一些意見及建議,進行了認真改進。學生整體上對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安全管理、文化活動等方面滿意度較高,對學校認同感較強。
(三)資助情況。2020-2021學年共計減免學費378.96萬元,100%學生學費予以減免,全學年共計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57.6萬元,資助率為19%;2020年12月發放中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價格臨時補貼共計13.167萬元;月底發放中職國家獎學金每生6000元,發放3人,共計18000元;2021年5月,發放中高職一次性扶貧助學金每生3000元,發放120人,共計發放36萬元。
(四)就業質量。學校秉承“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遵照“厚德強技、育人惠民”的校訓,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繼續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摸索探索了前廠后校、訂單培養、入企辦學等多形式、多層次的就業合作模式,聯合乾縣、興平職教中心,以咸陽市先進制造業區域職教中心的名義,舉辦2次校園安置就業推介會,畢業生對口就業深造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學生初次就業月收入人均3500元以上。2021年6月份陜西省單招高考本科過線31人。
(五)職業發展。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加強專業建設,把學生綜合能力分解到課堂及實訓教學目標課程之中,學生具備初步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掌握基本法律知識,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修養,學生職業標準、規范意識增強;學校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生勞動實踐課考核的內容。學校在重視文化和技能教育的同時,通過開設講座和開發校本課程,增加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學校采取了引企入校和移校入企的育人方式和途徑,積極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與陜西博菲特流體控制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共同招生、聯合培養實施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引進興平市秦昆精密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進校進行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機械加工、數控技術專業學生技能,提升了學生的崗位適應和遷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