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特殊教育學校

公辦普通學校普通中專
聯系電話:0535-6224752
學校地址:煙臺市芝罘區靜安路34號(同合里45號)
煙臺市特殊教育學校簡介

公共交通情況
乘2路車至三馬路下車,順四馬路東行300米即到;或乘1路車至虹口路站下車,南行300米。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教學班27個,在校學生223名,在校教職工118人。
辦學條件
煙臺市特殊教育學校占地面積11925㎡,建筑面積12794㎡、固定資產總值1839.06萬元、圖書冊數6萬冊紙質圖書,3萬電子圖書。
辦學特色
學校科學規劃,以“快樂學習 幸福生活”的幸福教育理念為辦學宗旨,確立了“做人做事做學問、謀生謀職謀幸福”的培養目標,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及“五五”發展規劃,努力實現“做強學前教育,做好義務教育,做大職業教育”。
學校把做強學前教育作為奠基性工作來做,走醫教結合之路,大力發展學前康復教育。成立了學前康復中心,形成了聽力檢測、助聽器驗配、聽能訓練、言語矯治、語言訓練、人工耳蝸術后康復等完整的康復訓練體系。
在規范九年義務教育辦學的同時,學校大力發展素質教育,通過教材建設,構建適合盲聾學生的課程體系;通過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通過課外活動建設,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特色課程體系。
學校十分重視職業教育,提出了“讓學生有尊嚴的生活”的辦學宗旨,要求學生做到“謀生、謀職、謀幸福”。面對市場需求,學校不斷優化專業設置,盲生部開設了推拿專業,聾生部開設了服裝、美術、美容美發、計算機等專業。學校建立了盲生推拿創業實踐基地和聾生實踐基地,積極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辦學,為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融入主流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有志向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學校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使他們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圓大學夢。
學校堅持“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德育理念,要求學生要學會做人做事,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知識技能。學校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摸索形成并完善了“1234567”的“大愛”德育工作體系,以養成教育為基礎,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同時,注重突出心理健康的診療輔導與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
作為全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學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每年舉辦全市性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骨干教師培訓班、專題研討會等,為全市培訓特殊教育師資。學校還在煙臺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開設了煙臺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為全市的送教上門、隨班就讀等工作提供資源支持,有力推進了煙臺市特殊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師資水平
教職工總數115;專任教師數85;職稱分布(中級及以上職稱教師72人,占比85%,其中,正高級教師5人);其他情況(市級及以上優秀教師數7人、特級教師數2人、煙臺名師名校長數3人、煙臺市學科帶頭人數3人)
歷史沿革
煙臺市特殊教育學校,始建于1887年,由美國傳教士米爾斯?查理夫婦創辦,前身是登州(今蓬萊)啟喑學館,1899年學校遷至煙臺東山海濱,更名為煙臺啟喑學校,是中國第一所聾人學校、中國最早的殘疾人專業培訓機構。
1952年,學校遷至靜安路,增收盲生班,定名為煙臺市盲啞學校。1987年,學校更名為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煙臺市盲人學校。2013年,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學校更名為煙臺市特殊教育學校,進入多元化發展的新時期。
專業設置及特色
中醫康復技術專業 把學生培養成全面掌握中醫按摩技能的初、中級醫療按摩人才
服裝設計與工藝 培養學生服裝設計技能
美術繪畫 培養學生素描、美術造型等技能
學生就業情況
(1)總體規模:2021屆畢業生共26人。其中,男生15人,占比57.7%;女生11人,占比42.3%。
(2)結構分布:中醫17人,服裝設計與工藝7人,美術繪畫2人。
(3)畢業去向:升學1人,占比3.8%;就業(含自主創業)15人,占比57.7%;待就業10人,占比38.5%
(4)就業率:學校整體就業總人數16人,就業率61.54%。中醫就業11人,就業率68.75%,服裝設計與工藝就業4人,就業率57.14%;美術繪畫就業1人,就業率50%。
榮譽獎勵
2009年9月 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1年9月 獲“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稱號
2012年12月 獲“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稱號
2013年9月 獲“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稱號
2014年12月 獲“山東省文明單位”稱號
2015年5月 獲“中國特校在職教師培訓基地學校”稱號
2015年12月 獲“濟南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稱號
2016年4月 獲“首批山東省藝術教育基地”稱號 2016年7月 獲“山東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17年9月 獲“華東師范大學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早期融合教育實驗基地”稱號
2019年6月 獲“煙臺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19年9月 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9年12月 獲“省級文明校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