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技師學院

公辦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
聯系電話:0579-82273659
學校官網:http://www.jhjsxy.com/
學校地址: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八達路228號
金華市技師學院簡介
金華市技師學院創辦于1979年5月,為全國文明校園、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首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產教融合基地、國家示范職業技能鑒定所、浙江省中職名校、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和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是一所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同時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技能等級認定、就業創業指導等為一體的全日制公辦學校。
學校現占地200多畝,實訓實驗設備總值達1.38億元。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育人氛圍濃厚。現有全日制班級138個,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學校年承擔社會培訓2.8萬人次,其中年高技能人才培訓6000人次,作為省首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現可承擔44個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年技能等級認定10000余人,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良好的技能培訓和認定口碑。
學校擁有一支以專業(學科)帶頭人引領、“雙師型”為主體、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434人,其中專任教師315人,一體化教師160人。技能名師大師云集,其中不乏全國技術能手(5人)、浙江杰出工匠(1人)、浙江工匠(5人)、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教師獎(1人)、省技術能手(20人)、省市首席技師(5人)、省市教壇新秀(13人)、省技能名師(大師)、省市學科(技能)帶頭人(27人)、八婺大金匠(1人)、八婺杰出金匠(5人)、八婺金匠(4人)等杰出教師。學校現有省市技能名師(大師)工作室9個,省創新創業示范工作室1個,省中職學校名班主任工作室1個、金華市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2個、金華市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
學校與近200家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現有校內外實訓基地138個,形成了頂崗實習、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現代學徒制、員工培訓、生產技術攻關、三位一體、雙創平臺九大校企合作模式。畢業生供不應求,一次性就業率100%,一個學生有七到八個就業崗位可供選擇,就業穩定率90%以上,企業滿意度90%以上。據統計,金華制造業企業的技術骨干近80%畢業于本校或接受過本校培訓,百余位畢業生被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中)職院校聘為實訓指導教師。
學校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為教育工作主線,抓常規管理和養成教育,重視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核心能力培養,努力為學生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實現“學生管理學生”的自主管理模式。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品牌活動精彩紛呈,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現有興趣類社團和技能俱樂部共33個,會員2700多人,其中金華市十佳魅力社團3個,學校德育成效顯著,是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浙江省職業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學校。
學校響應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號召,積極開展“雙創”內培外拓工作,通過校內外各類雙創實踐,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等創業平臺互設學生創業基地,已孵化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16個。學校是金華市區首批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樂創平臺”被確定為國家現代服務綜合試點第三批入選項目。積極聯合企業開設“菜鳥夢想班”“菁英電商班”“平晉初創班”等多個不同層次的創客實戰班。現有近10%學生參與創業實踐。
學校以開放的眼光深化國內國際校校合作,利用自身辦學優勢,持續和國內外高校、中職學校合作辦學,融合合作雙方優勢特色,在交流中互學,在合作中共贏。現已與新加坡工藝教育局(ITE),韓國嘉泉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啟思蒙政府理工學院等國際知名高校建立國際合作關系,積極開展留學訪學,培訓考證,共建課程標準、課程大綱、教學資源等合作,積極探索國際化發展之路。學校持續開展與新疆溫宿縣職業技術學校、寧夏機電工程學校、寧夏青松技工學校、蘭溪市技工學校、吉林省四平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衢州衢江職業中專等的結對幫扶工作。
建校44年來,學校已為社會培養、培訓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近30萬人,被譽為“金藍領的殿堂”“技師的搖籃”“高技能人才孵化器”。近年來,學校榮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浙江省技工院校十大“最美校園”、浙江省平安單位、浙江省五四紅旗團委等省級以上榮譽90多項,校園治理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廣受社會好評!
學校順應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趨勢,秉持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初心,高質量建設萬人技師學院和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高端引領、校企合作、多元辦學、內涵發展”的辦學理念,在改革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超越,力爭成為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特色鮮明、實力更強的全國優質技工院校,為經濟社會的騰飛,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