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實地走走很重要
網絡好師來整理
選學校前家長應多到幾個校園走走,做到“四看”:
1.看學校的整體狀況,學生的精神面貌
每所學校在入門的顯著位置都有一塊櫥窗,里面標注了所有年級、班級,上面有衛生、紀律等的評比。
2.看學校的衣食住行是否適應自己孩子的需要
管理到位、規范的學校在教室外走廊的上方都會裝攝像頭,用于監控學生的日常行為、保障教學安全,發生事故時也可以提供真實的證據。學生總愛打鬧,一定注意教室內外、走廊的地面是否防滑,這樣可以避免許多意外事故。看墻面,就是看看教學輔助設施是不是比較全,比如,投影、電視、電子白板、空調、電扇等等。越多越好。
3.看看學校的科學布局,以及是否有可持續性發展趨勢
操場要規整、“夠用”,有的學校操場雖小,但只有200多學生,用起來可能還有富余,有的學校操場較大,但有2000來人就可能不夠用。家長應該看重綠化和綠色,良好的綠色環境對形成孩子的情商具有重要作用。廁所干凈,是學校關注小孩成長的細節化人文關懷,連廁所這樣的小事都管得很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所學校的教學作為最大的事也一定會管得更好。
4.在眾多要選擇的學校中要全面的去考察
主要是學校周邊的環境:附近位置有沒有飯館、酒樓、加油站、垃圾樓、自由市場,離馬路是否過近、有沒有產生廢氣廢物的加工廠等等,主要是為了防止噪音、廢氣、危險物等對孩子上課、上下學造成影響。
從心理學來說,人的壓力,累,幸福,快樂取決于比較值,如果大家都喝稀飯,你不會覺得自己窮。這種方法也用在比賽中,如果你跟著跑的快的組跑,你也跑的快,而且你也不會感覺比同一個小組的人更累。
所謂好小學累對孩子來說是不存在的,孩子天天接觸的同學都一樣做作業,課外班,他不會覺得自己特殊,比較值為0。當然家長接觸的,比較的就多了,家長會覺得自己累,因為家長拿你孩子和人家普小那些孩子和家長去比。
除了擇校,還有什么
擇校反應了大眾對教育的愈來愈重視,但是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只能通過擇校來表達嗎? 當然不是!擇校成功并不代表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真正的起跑線,是家庭,是父母!
即使擇校成功,也少不了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重視和幫助。如果不打算擇校,或者擇校失敗,亦或無法擇校,那么不管學校、老師、同學如何,做好自己,家長關注學習,孩子認真努力,也一樣差不了!
選擇名校是為了讓孩子接觸更優秀的人,并且跟他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