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親子教育
網絡好師來整理
教育不是簡單的復制
一、不是每個人都能復制的,照搬成功的家教方法并不是一條教育的捷徑。人的成長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除了外形差異,例如身高、體重等,大腦內部也各有不同。家庭環境、學校、社會也是影響成長的一個因素。主觀能動性也會對人的成長產生影響。
二、家庭教育的內涵
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同時良好的家庭教育為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早期家庭中智育的基礎部分,有意識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父母的教育目標
父母的教育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教育方法。
四、信息時代的教育內容包括生存教育、幸福教育、網絡教育
家長無法決定孩子發展的上限,但可以決定發展的下限。下限取決于基本生存能力,包括身心健康、規則意識、做事能力和考慮他人。在具備了基本生存能力之后,提升認知能力可以使人更有競爭力,認識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共情能力和社會責任。幸福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有幸福感,而幸福感取決于幸福觀。幸福,首先是心理健康;其次,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后,幸福還要有一些業余愛好。物質滿足是有標準的,但愛好人人都可以有,通過愛好可以使人獲得心理滿足。在信息時代,網絡如同雙刃劍,只有解決了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做到趨利避害。
五、教育方法的學習和運用
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接納孩子的個性,隨著孩子逐年成長,改變將越來越難,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只求高求遠,要面對現實,接納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為不同性格的孩子找到不同的教育方法。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因材施教才能限度的發揮孩子的潛能。